本報淮安訊(通訊員 倪蓉 彭鵬)近年來,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緊扣鄉村振興人才需求,整合專家與鄉土人才資源,打造“禾下學堂”,通過場景化教學、實戰化練兵、全周期服務,破解農業技能培訓學用脫節問題。
定制課程,促知識與實踐深度融合。聚焦黃瓜、冰草、碧根果等特色產業,聯合揚州大學、淮安市農科院等高校院所專家,按“一產一課”開發標準化實踐課程,將課堂搬進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非遺工坊等生產一線。推行現場示范、實操演練、即時答疑的教學模式,邀請專家實地演示技術要點,學員分組操作并現場糾偏,確保技術精準落地。截至目前,“禾下學堂”已開展技術培訓3000余場次,覆蓋農戶超萬人。
雙師帶徒,讓專家與田埂無縫對接。以“禾下學堂”為紐帶,建立行業專家與鄉土導師雙師制,聘請高校專家擔任理論導師,遴選本土技術能手擔任實踐導師,打造“專家駐點指導、能人一線傳技”的育才閉環,推動簽訂“師徒傳技”協議300余份,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2000余人。制定個性化培養清單,開展“靶向傳技”,通過季度田間問診、月度技術復盤,針對性破解黃瓜霜霉病防治、碧根果保花保果等技術難題140余項。
跟蹤服務,從結業到結果全程護航。出臺鄉土人才隊伍建設9條措施,構建“階梯式”扶持體系,對優秀鄉土人才最高給予3萬元扶持資金,同時聯合農商行推出“新農人貸”產品,為40多個項目提供貼息貸款900余萬元。組建電商、物流、品牌等服務專班,孵化出玉秀黃瓜等地理標志品牌,開發黃瓜酸奶、凍干等深加工產品,推動丁集黃瓜全產業鏈年產值破4億元,形成“培育一批能人、振興一片產業”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