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夏天,我與許多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懷著不舍之情躊躇滿志地離開學校。但我沒有成為都市白領,而是到了北京海淀區西北旺鎮當了大學生村官。如果問我,工作以來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想說一個詞:改變。
從被動到主動
到村后我主要分管黨建工作,包括黨員管理、黨費收繳、組織關系接轉等日常工作,還有相關的調研報告、組織會議、黨員活動等臨時性工作。起初都是領導交待一樣,我就做一樣,比如收繳黨費、接轉組織關系,我只知道來一個辦理一個,工作不出錯,卻也不出彩。時間久了,就會產生消極懈怠的想法。思來想去,主要還是因為工作太被動。開始也會覺得事務性工作的性質決定了要以被動為主,難以發揮主動性,黨建工作的性質也決定了要按部就班,難于發揮創造性。
一個月后,我發現事務性的工作仍舊需要創新。以往,黨費收繳情況都是記在本子上,再填寫單子,可這種做法已經不適應信息化的需求了。我根據記錄的情況制作電子表格,增加了匯總計算的功能,將收繳與上報分開,使賬目更加明晰,此后的工作果然更加便捷。有了一次成功經驗,慢慢地,我只要有時間,就將其他許多工作也都進行信息化處理。通過不斷嘗試,我發現工作中最重要的是確立目標,劃定時間節點,最后才是具體步驟,換言之,就是做什么,什么時間做,怎么做。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我開始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能夠獨立組織會議,開展活動了。改變在不經意間發生,這種改變讓人驚喜。
從集體食堂到宿舍廚房
工作以前,從高中到研究生畢業的10年時間,我都是住校生,習慣了食堂的一日三餐和擁擠卻熱鬧的宿舍生活。畢業時,想到告別簡單快樂的校園生活,著實有些失落。但來到西北旺鎮后,這種失落淡了許多。
為改善村官的住宿條件,鎮里為村官配租了集體宿舍,新入職的村官們一起開始了歡樂的旅程。村里新的回遷樓附近交通和配套尚不健全,我們就一起早起趕班車,晚上散步半個多小時回宿舍;沒有了食堂的一日三餐,我們置辦了廚具炊具,廚房里總會有一陣陣歡聲笑語;會有“管家”到各個屋收水電燃氣費,也會有人就是賴著不交錢,免不了一陣嬉笑打鬧。我們一起追韓劇,看美劇,掰著手指頭數發工資的日子,盤算著柴米油鹽又漲價了……更多的時候,我們躺在床上一起回憶過往感慨時光,憧憬未來等待成長。盡管從學校走到農村,但這卻是一個很好的過渡,有一群可愛的人在一起成長,從不孤單。
從天之驕子到基層工作者
在校時,我喜歡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與朋友討論問題,從家國天下、時事政治到古典音樂、詩詞賞析,我有著自己“不可一世”的小驕傲與小聰明。找工作時,這些驕傲曾被擊碎,自己也曾迷茫,覺得生活不易,道路曲折。可慢慢沉下心來,發現自己還是太缺少歷練。在畢業選擇的時候,我最終選擇了“到基層去”,用村官工作這3年讓自己平心靜氣,更踏實穩重的去工作、生活。
在農村基層的半年多,一個個電話,一次次解釋,一張張表格,一份份文件……總算切身體會到了什么叫做磨人心性。與此同時,我看到了京郊農村的變化,聽到了來訪群眾的心聲,了解了基層政府的難處,許多事情不像自己原本想象的那樣簡單,但不論多難都得去做。我沒有讓自己淹沒在事務性的工作中,仍舊用閑暇時間去讀書尋找答案,我也很少與人辯論,更多時候是思考我能做什么,幾年后我能改變什么。
偶然間看到一句話:“時間不會忘記青春的熱血,夢想總會溫暖寒冷的歲月。”這是一段旅程的開始,這段旅程讓我有所改變,我也希望這腔青春熱血能夠去改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