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信親切樸實的話語,流露出習近平總書記對張廣秀病情的關懷,飽含著對大學生村官群體的厚愛,讓人倍感溫暖、如沐春風。我們深深感到,我們不是一個人在奮斗,而是帶著黨和國家的關懷到農村經歷風雨、接受歷練的……”
“我們要懷揣這封信,牢記總書記深情囑托,以張廣秀為榜樣,抱定赤子之心,把最有活力、最有動力、最有魄力的青春年華奉獻給廣闊農村……”
近日,在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自治區團委召開的全區大學生村官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優秀大學生村官張廣秀復信精神座談會上,來自全區各地的8名大學生村官代表交流心得體會,抒發人生感悟,暢談未來打算。
在農村找到想要的人生
銀川市賀蘭縣習崗鎮紅旗村黨支部書記陳瑛,2011年8月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如何處理農民受益和個人發展的關系?這個問題一度困擾著這名來自寧夏大學的研究生。“復信中,總書記希望‘所有大學生村官熱愛基層、扎根基層,增長見識、增長才干,促農村發展,讓農民受益,讓青春無悔’,道出了大學生村官對促進農村發展的重要作用,我更是從中找到了人生航向。”陳瑛說,農民群眾實現“致富夢”,需要好的當家人和領路人。時代把這個使命賦予了當代大學生村官,還有什么事情比造福一方百姓更有價值?陳瑛認為,國家各項政策越來越多地向農村傾斜,為大學生建功立業、成長成才提供了更多機遇,創造了更好環境。
“農村是一片沃土,需要千百萬個張廣秀去開拓、去建設。”吳忠市青銅峽市瞿靖鎮銀光村黨支部書記張軍明認為,大學生進村是國家戰略,順應社會發展大勢而行,發揮自己的所學所能,為農村發展注入活力、帶來希望,在廣袤田野鍛煉成長、砥礪成才,這正是自己心目中有價值的人生。
帶領群眾奔出好日子
習近平總書記在信中指出,“改變農村面貌,幫助農民群眾過上好日子,推動廣大農村全面建成小康,需要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也需要千千萬萬農村基層干部帶領廣大群眾不懈努力”,滿載著老百姓的殷切期望,彭陽縣白陽鎮陡坡村村委會主任史學文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他說:“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是擺在大學生村官面前的首要大事。”去年陡坡村大搞養殖業,培育135戶養殖戶,牛、羊、梅花鹿、獺兔存欄總共達7000多頭(只)。史學文打算今年大力招商引資,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實現養殖戶生產標準化、銷售統一化、效益最大化。
鹽池縣花馬池鎮裕興村村支部書記助理屈昊,為了解決土豆、土雞蛋、大接杏滯銷問題,在特色農產品包裝宣傳上動腦筋、下工夫,“收拾打扮”了的大接杏銷售量同比增加30%,價格同比增長20%。他還組織村民申報成立特色產業協會及蓖麻專業種植發展合作社,通過“品牌化”發展,提升了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屈昊說,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化作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一門心思、撲下身子帶領群眾奔向好日子。
做群眾的貼心人、主心骨
習近平總書記在復信中指出“你們的付出和貢獻,農民群眾有最真切的感受”,飽含肯定和激勵,深深觸動了張軍明的心。張軍明深深體會到,老百姓是樸實的,只要把他們當親人,掏真心、動真情,出實招、辦實事,他們就會認定你、信任你,支持你。張軍明說,面對百姓事,不能“冷”,老百姓來找你,要熱情接待,耐心細致地聽他們說心里話、道煩心事,設身處地替他們著想。不能“躲”,要有“主心骨”,要敢于面對問題,到意見最大、矛盾最多的地方去為群眾排憂解難。不能“拖”,對老百姓來說,他們身邊每一件瑣碎小事,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如果得不到及時回應和解決,就會牽動他們的情緒,影響他們的生產生活。
平羅縣通伏鄉馬場村黨支部委員康麗濤,在為30多名留守兒童輔導作業之后獲得群眾的信任,在幫村民干農活、搞培訓的朝夕相處中成為鄉親們的“自家人”。他說,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激勵牢記心間,心里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在融入群眾、服務群眾中接地氣、長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