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歸府學耕田,熱血滿腔甘拋就。壟觀云涌一川雨,鋤帶月歸三村煙。是我兩年村官生活最真實的寫照,2012年,我懷揣赤誠回歸家鄉,盡心盡力做好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去踐行為父老奮斗的諾言。期滿在即,面對時下鋪天蓋地而來的“大學生村官在農村留不住”這樣的評價,我不禁感慨,是什么讓大家覺得大學生村官在農村留不住,而我們又是不是非走不可?
在考慮走與留的問題時,顯然待遇是糾結在村官們心頭最為嚴重的問題。一批批大學生村官離開農村的主要緣由是認為自己在村里賺不到錢,實現不了自身“價值”。誠然,如果單純用工資來衡量一份工作的價值,那么大學生村官不算一份好工作。以江西為例,每年發給2.3萬元的補貼,服務期內一次性安置費2000元,憑借這樣的待遇過不上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眾所周知,大學生村官是黨在農村建設中的“特設崗位人員。況且,我們肩負著改變農村面貌、幫助農民群眾過上好日子、推動廣大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的偉大事業,這樣高遠的意義是某些高收入行業無法相較的。須知“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村官同仁們,再懷疑自身“價值”實現與否時,我們只需銘記“陋室煉成梅品格,孤屯可遇菊花仙。”
同時,很多大學生村官不愿意留下的原因是覺得自己在陌生的環境下很難推進工作,不能給任職村帶來價值。是的,我們沉浸在象牙塔夢幻的氛圍中多年,對于整個社會都不甚熟悉,更不用說農村復雜幽深的環境。農村是典型的“熟人社會”,別說是初來乍到的外來大學生,不識人不辨語不知習俗,就是像我這樣的“土著”, 從學校初初畢業的時候也很難融入固成的家鄉。可是你可知道,在我們睜著懵懂的眼眸觀察不熟悉的農村時,村民們也在仔細觀察著,看新到的村官是不是和他們同心戮力,能不能為他們披荊斬棘。如果你能,他們便會耐心等待你的成長,悉心教授你他們的所學所知;如果你不能,他們自然也不愿意綁住你遨游在天的“鴻鵠高志”。正所謂“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遭其殃。”如若我們有一顆為民服務的真心,向民學習的決心,把握住融入村莊的時機,必能看見“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景象,又何懼不能有所作為?
“未卜的前程”也是困擾大學生村官去留問題的頭等大事。“留村任職、考錄公務員、自主創業、學習深造、另行擇業”是中央為我們提供的五條出路,為我們搭建好了期滿以后的廣闊任職平臺。但是,在這五大出路的網絡調查中,5284名網友參加的投票,卻只有不足千人愿意繼續留在農村,而愿意考公務員進政府部門有3084人,高達總數的58.77%,可見大部分的大學生村官仍舊持著“鐵碗”觀念。希望自己前程似錦無可厚非,但是我們是不是應該改變“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窘境,是不是可以嘗試著踏上公務員之外的出路。在農村的幾年,本身就是一個鍛煉的過程,不要一心向往著“逃離”農村,飛上“高枝”,沉心靜氣在農村做事,且不談那些“養雞大王”“致富能手”,就是安安心心地為村民們服務,能力也可以得到快速提升。村官的經歷帶給我們很多磨煉,也促成了我們的成長,這樣的成長對我們而言,無論將來走向什么崗位,都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須知,只要志存高遠,“公門”內外皆可一展拳腳。正所謂“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
前行勿忘初衷。同仁們,農村天地廣闊任我們翱翔;農村任務繁重等我們施展;農村日新月異待我們見證。如果今天有所猶豫,請回顧當初的理想。(婺源縣蚺城街道城關村書記助理 韓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