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記者在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郭村鎮,見到了剛剛榮膺“2014江蘇省優秀大學生創業獎”的大彭村副書記、村主任孫立呈。
2011年7月,畢業于湖北經濟學院會計學專業的他,選擇到郭村鎮永和村擔任大學生村官。永和村集體經濟薄弱,農民收入低。孫立呈立志通過示范創業帶領群眾致富。
說來也巧,村里不久前組織了一次魚塘發包招標,其中有43畝魚塘意外流標了。孫立呈主動站出來:“這片魚塘就由我來承包吧,總不能就此荒廢了。”他向村“兩委”干部們介紹了自己的創業計劃:他老家探索了一套技術相對成熟的螃蟹和鱖魚混養模式,還挺賺錢。而在郭村,很少有人搞螃蟹養殖,螃蟹和鱖魚混養更沒人試過。“我想為村民們探個路,我如果成功了,有示范作用。即便失敗了,也算是給大家掃了雷。”
為了盡可能規避風險,孫立呈并沒有一上來就實施高密度養殖,在43畝塘里僅僅撒下了1000多尾鱖魚和2萬多只螃蟹苗,邊學技術邊養殖。
隨后,看到村里很多良田因為沒人種拋了荒,孫立呈又沒忍住承包了76畝耕地。一開始,他種的都是一些收益小的傳統農作物,漸漸地,隨著種養殖經驗的豐富,孫立呈開始動起了生態高效種養殖的念頭。2013年6月,他創立了江都區第一家集谷物種植和水產養殖于一體的大學生村官家庭農場——鼎榮家庭農場。農場共有耕地80畝、水產養殖面積43畝。他告訴記者:“搞魚塘混養,是為了帶動村民發展高效水產養殖;承包土地,是為了帶動村民引種綠色水稻。而興辦家庭農場,是為了在農村產業提升上做更多嘗試。”最近,他又準備再建10多個鋼架大棚,在蔬菜瓜果方面為當地農民做點示范。
2014年,他又了解到,人工水蛭養殖大有發展前景。于是,他先后多次到外地考察、學習水蛭養殖技術。通過市場分析和效益論證后,他多方籌資20萬元,建設了一個400平方米的水蛭養殖池。工程建設期間,他一門心思撲在工地上,搞規劃,做小工;不怕烈日曝曬,不顧蚊蟲叮咬,每天一身泥、一身汗,用實際行動贏得了大伙的點贊,當年,水蛭養殖就獲得成功。嘗到甜頭以后,今年,他又追加投入50萬元,將水蛭養殖面積擴大到1900平方米。在他的示范下,目前,郭村鎮的水蛭養殖戶已經增至9家,而且水蛭喂養、維護、捕撈、曬干,帶動了不少留守老人和婦女就業。
因工作需要,2012年9月,孫立呈被調到大彭村擔任副書記、村委會主任。崗位變了,他帶頭示范,帶領群眾致富的想法始終沒有變。他向記者出示了一份近期計劃書:今年5月,將投資五六萬元發展山羊養殖業,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農民養殖;明年春季,將投資10萬元種植精品花木。目前,這兩個項目已進入實施階段。他說:“我就是想不斷引進新項目,帶動更多的群眾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