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的時候,我總喜歡去巢湖邊看日落,似火的晚霞不是落寞而是嬌滴滴的美好。無邊的巢湖就如母親的胸懷,寬廣而溫暖,徐徐的微風,濺起層層的細浪,水波送來的是沁人心脾的涼意,是湖中的姥山島上花開的味道,還是湖上漁人收獲的喜悅?
還記得去年自己青澀的面容,帶著一絲驚恐的眼神,拖著一個裝滿母親叮囑和父親牽掛的行李箱,來到這個連語言都聽不懂的地方。我雖然是一個農村的孩子,了解百姓的生活方式和習俗,可是對于如何做好“村官”這份工作還是措手不及。
龍橋村的村部是一個小瓦房。第一天上班,雖然已經立秋,可是天氣還是沒有涼意,村書記、主任擠在一間只有6平米的小房間辦公,一臺小風扇“刺啦刺啦”地吹著,墻壁斑斑點點,幾張破舊的辦公桌像是老古董,側邊小屋里有一臺電腦,從鍵盤上的灰塵可以看出這臺新式玩意并沒引起村干部的興趣。由于難耐悶熱,我起身準備把窗戶打開,“嘭”一聲巨響,窗戶門倒了下去,書記、主任先是回頭望了一下我,而后都大笑起來,連聲說道:“村里條件差,條件差啊。”當時我尷尬得恨不得找個洞鉆下去,現實與想象的差距,“大小”兩字都不足以形容。
一開始,書記就很高興地說:“小方啊,現在這臺電腦就歸你了,平時給我們下載點歌曲聽一聽。”我打開這臺塵封很久的聯想電腦,硬盤里亂七八糟的東西,連word打開還會不停閃現“錯誤”對話框。于是我重新給電腦做系統,安裝需要的軟件,然后將村里的材料全部錄入電子檔,分類保存。同時我還利用網上資源,搜索一些政策法律、勞動技能知識、種植養殖技術、生活小常識等印發給村民。空余時間,我會把村里的信息及時更新到村內網頁,定時維護村級網頁,龍橋村從一個空白的網頁變成了一個頁面知識豐富多樣的五星級網頁。
沒多久,“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辦理工作啟動了。我包片三戶梅、西王村組,在書記和主任的帶領下積極做好村內宣傳、登記、電子入戶、核對工作。由于我不是土生土長的巢湖人,起初村民并不是很信任我這個講著一口普通話的小丫頭,特別是我聽不懂他們的語言而不停地追問時,有些脾氣不好的村民就會直接對我發脾氣。雖然我故作鎮靜,可是內心委屈,眼淚往肚里吞。主任有時候會安慰我“農村人性子急,他們說話直,不要放在心里,以后這種事會很多……”后來,我收集網上與城鄉養老保險有關的宣傳圖片,按照養老保險政策、辦理程序和條件,以及辦理城鄉養老保險的好處等幾塊內容,配上相關文字,打印下來給村民看。不少識字的村民看懂后會跟其他人講解,這樣一來節約了不少時間。
電子入戶階段,這個看似簡單的工作卻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起初我以為電子入戶只需要通過電子表格,把所有辦理保險的群眾身份證號和辦理檔次依次輸入則可。可是當我把完成的表格交給主任時,他并沒有潦草地把表格交給街道部門審批,而是一個一個核對起來,每到一處錯誤,他都會在本子上標上人名以及錯誤的原因,這一找還真找出不少錯誤。主任跟我說:“咱農村人沒多少文化,實在不會講大道理,但是如果損害了他們的利益那就沒有道理可講了,所以干村里的事情要細心再細心。”這讓我這個馬大哈慢慢改掉了粗心的習慣,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村里60歲以上的老人全部參保。
如今,因為經濟發展需要,龍橋村大部分土地被征,大部分青壯年外出務工。我考慮利用村里中老年人較多的條件,開發小型的養殖項目,特別是龍橋村地處合肥和巢湖的交通樞紐地段,具有很好的地理優勢和市場優勢。
工作累的時候,我想到最多的還是那片廣闊無際的巢湖,無論風雨多大,經歷之后她總是平靜地在那,不悲不喜。我喜歡在巢湖邊靜靜地坐上一會,傾聽浪花撞擊湖岸的聲音,而自己的夢想好似也種在了這美麗的巢湖岸邊,期待有一天能夠在湖水的潤澤下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