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揚中市油坊鎮振興村團總支書記、黨委書記助理到揚中市昊潤物流中心總經理、油坊鎮敬老院副院長再到振興村黨委委員、油坊鎮主持工作的團委副書記,畢業短短四年間,安徽姑娘柴昊淼便在多個崗位上干出了一番天地。2013年度,柴昊淼榮獲鎮江十大創業人物、鎮江十佳創業先鋒,鎮江市創業明星等榮譽稱號;2015年1月,揚中市昊潤物流中心被評為2014年度江蘇省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2015年6月,柴昊淼被授予江蘇“最美大學畢業生”榮譽稱號。
下鄉當村官:以一點一滴的實干開啟人生新篇
現年26歲的柴昊淼至今依稀記得,自己的“村官”情結緣起于大學畢業前夕與園藝系主任蔡平教授的一次促膝長談。“作為一名大學生,不要老想著考研、進修,要把眼光轉向象牙塔外面,世界很大,多出去看一看、走一走,長長見識。只有在社會上歷練一番,吃了苦、受了虧,再回到學校來,才是真正知道了自己學習了什么、需要什么。”蔡平教授的一番話使柴昊淼暫時放下了考研的想法。
2011年4月,江蘇省委組織部在蘇州大學獨墅湖校區召開了大學生村官報名的宣傳發動,前幾屆畢業后到蘇北地區當村官的校友回校暢談在基層服務的工作經歷和生產生活。柴昊淼坦言,當時自己園藝出身,如果在大城市找工作,也就是普通園藝公司,或者園林公司,做做施工員,覺得沒多大意思。而學長學姐的分享則讓柴昊淼了解到各級政府都在積極號召大學生村官創業,非常符合她想通過自己的力量闖出一片天地的心。于是,2011年6月,柴昊淼參加了江蘇省大學生村官考試,并以優異的成績考取揚中市油坊鎮振興村大學生村官一職。
2011年8月3日,是柴昊淼畢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她以大學生村官的身份首次來振興村報到。盡管報到前一天,曾專程開車前往女兒工作單位“踩點”的父母已經提前給小柴打了“預防針”,當汽車真的在振興村村委會門口停下的時候,柴昊淼坦言:自己心里還是涼了半截。在她的心目中,揚中應該是一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沒想到還有設施如此簡陋的村辦公室——兩間辦公室,一間村長、書記共用,一間是10個人共用的大辦公室。最讓她不能接受的是,這棟房子里竟然沒有一間干凈的女廁所,在家養尊處優慣了的她,實在受不了。所以,她選擇了一個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少喝水,少上廁所。
盡管如此,柴昊淼還是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充滿著期待。
到任第二天,小柴就約好了與自己同一批次來做“村官”的小伙伴們去考察基地,看農田,想著承包土地,做花木。不少村民看到這個城里來的細皮嫩肉的女大學生直夸:這個女娃不簡單,有想法,能吃苦!
2011年,看到村委會各條口的主任還在手寫臺賬資料,小柴覺得這種臺賬不利于以后查找資料,于是她就主動承擔起各條口臺賬的錄入工作,自己也借此接觸了解一下基層工作的方方面面。這樣,她從黨委書記助理變成了每個主任的小秘書,每次遇到他們要找什么資料,即使不是她分管的團工作、黨建工作等,她都能及時幫需要的人收集整理到位,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辦公效率。
2012年10月,鎮司法所在振興村設立了第一家省級農民學法館,柴昊淼積極參與到籌備工作中。從展館布置到設備投放,從文本宣傳到組織講解,她都積極參與出謀劃策,還主動擔當起講解員之責。振興村建起農民學法館后,鎮司法所已經大半年沒有接到該村糾紛案件,因為大部分糾紛都在村里解決了。
2012年5月29日,是計生協會成立的紀念日,這一年的晚會,振興村準備自己自發組織一場文藝演出,這樣既能豐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傳遞計生理念。柴昊淼因為口才好,被婦女主任王銀珍欽點,和傅梅搭檔演相聲“不留名”——一個鄉村獸醫給想生男孩的婦女做流產手術的故事,從此倆女孩走過了一村又一站,走上了鄉土非主流藝人的道路。
2013年9月27日,第八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在揚中市舉辦,柴昊淼和眾多共青團員一起成為了園博園中的志愿者——小彩蝶。柴昊淼是園藝專業出身,對花草盆景有一定的認知,志愿服務沒幾天,揚派盆景師傅小楊看到柴昊淼對盆景感興趣,便跟她詳細介紹了我國目前盆景的流派。在圖書館借閱了一些資料,加深了對盆景的了解后,柴昊淼主動承擔起園博園主展館盆景展廳的講解工作,向游客們主動講解盆景養護管理小知識。深入淺出的講解,風趣幽默的話語,讓她獲得了“最美小彩蝶”的稱號。
2015年1月,柴昊淼被調到油坊鎮團委工作,為幫助青年人尋找就業崗位,柴昊淼聯系該市人社部門開展“春風行動”,將就業崗位征求擺放在群眾家門口進行;考慮到單身青年平時工作忙碌,交友狹窄,和婦聯聯合共同開展了“魅力姻緣”系列活動,幫助他們拓寬交友渠道;有些年輕人有創業的意識和想法,但是卻沒有渠道進一步提升自己,她就積極聯系優秀的企業家、創業培訓師,開展SYB創業培訓,組織“你好青春”創業沙龍會,讓他們面對面交流,通過一對一接幫帶開展青年創業幫辦活動,扶持了油坊鎮境內15家小微企業走上正軌;面對淋巴癌少女小韋曄,柴昊淼牽線搭橋,連續開展了“愛心再接力,小韋曄加油”的籌款公益活動;為積極引導青年,服務青年,柴昊淼經常開展花藝培訓、室外拓展音樂會等活動,既豐富了大家的業余生活,也積極引領大家在社會工作、網絡發言中,積極發揮青春正能量。
可以說,在村官的平凡崗位上,柴昊淼以苦干實干贏得了村民們的信任。
創業辦公司:以昊潤物流中心帶領村民致富
2013年5月,揚中市開始部署實施大學生村官“一棚半地”創業工程。即每個大學生村官在不少于一個大棚或半畝地上,進行農業新品種種(養)植或高效設施農業新技術、新模式試驗,取得成功后予以推廣普及。
園藝專業出身的柴昊淼起先的想法是做苗木,但是考慮到苗木回本比較慢,加之離油坊鎮不遠的地方已經有了一家成熟的、規模也比較大的苗木企業,小柴很快就放棄了這個創業方向。
“創業工程不要那么局限,不是說‘一棚半地’就非得是個農業項目,你也可以往工業上發展啊。”——老領導的一句話點醒了柴昊淼。小柴也認識到:比起鄰近的句容等地,揚中這個島本身農業就不占優勢,想發家致富,不必非往農業項目的死胡同里鉆。
小柴告訴記者,跑運輸的司機很多是安徽人,自己老家就是安徽的,和他們打交道比較多,對運輸行業早就有所了解。揚中市是揚子江中的第二大島,隸屬鎮江,一島五橋的特殊地理格局,讓揚中成為連接長江南北的物流運輸中轉佳地。但是柴昊淼發現本地區有大量中小型企業在物流配送中沒有采用協同安排統一配送的策略,同時,很多外地車輛來到本地,找不到合適的回頭貨源,經常造成空載或者價錢不合理的現象。運輸企業不能形成規模經濟,配送效率低,成本高,往往引致城市交通堵塞,社會資源浪費。小柴發現:物流市場還大有可為。
于是,依托“一棚半地”創業工程,在振興村村兩委的熱心幫助下,由柴昊淼個人融資50萬元的揚中市昊潤物流中心于2013年8月23日正式落戶在振興村內。該社區周邊集聚了十余家企業,結合振興村區域內的投資10億的建材物流園建設,項目可爭取的業務量預期較大。
創業之初,流動資金需求很大,所以,資金短缺一直是困擾柴昊淼的一個問題。后來揚中的組織部門、人社中心了解到她們的實際情況以后,向其提供了5萬元的政府貼息貸款。雖然錢不多,但當時也緩解了柴昊淼的不少壓力。但申請貸款時候,柴昊淼名下無房無車,農商行要求有穩定工作的個人為她進行擔保。
誰都知道,擔保是一件充滿風險的事。一旦出現被擔保對象無法償還貸款的結果,擔保人就得代為償還。就在這時,也才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村官同事李文亮卻愿意用他的村官身份為柴昊淼進行擔保。這件事一直讓柴昊淼心里感動不已。
而在拓展業務的過程當中,柴昊淼認識到了做業務光靠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于是廣泛發動身邊的朋友、村官、勞保協理員、村民,吸納他們成為業務員,做成業務直接拿提成。這樣使得公司的業務有了較大的拓展,同時,也不占用他們自己本職工作時間,不需承擔資金墊資行為。
業務越做越大后,昊潤物流中心也開始遇上了危機。柴昊淼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去年和某企業進行合作,說好的企業先預付一半運費,剩下的憑回單開票結清,但是做了幾筆業務以后了,因為整個商業大環境不是很好,各種生意都不好做,廠家也資金吃緊,就約定到年底將欠的263250元運費結清。但是從臘月二十開始要賬直到除夕,廠里還是一分錢都沒給。“好在我堅持了下來。”柴昊淼說。雖然現在業務量因為資金短缺問題有所降低,但是柴昊淼和員工一起節源開支,共渡難關。有時,有些零單的新客戶還會通過其它相關的老主顧主動上門聯系。
“第一,不虧本;第二,能存活;第三,能賺錢”——這是柴昊淼對自己的創業工程提出的“三步走”要求。昊潤物流中心運營至今,從資金短缺、業務量低、艱難運營到現在成交產值近300萬,上繳稅收近19萬元,逐步實現了“不虧本、能存活、能賺錢”。該項目已成功帶動27人就業,吸納了8名以普通村民為主的業務員,未來將帶領更多的村民走上工作服務崗位,進一步提高生活水平。
躬耕敬老院:以“綠絲帶助老服務”創新社區養老模式
2013年11月15日,在振興村兩委換屆選舉中,成功當選黨委委員的柴昊淼被分配到油坊鎮敬老院擔任分管醫療管理的副院長。
2013年12月3日,剛上班交接工作不到一個禮拜,敬老院里就發生了癡呆老人張美英的走丟事件。院里第一時間通知其家屬,又發動所有人員去四處尋找,同時到鎮派出所調集了油坊鎮境內的各個重要路口的治安攝像頭,最后于當天傍晚在太平村江邊找到了她。老人順利平安找回來了,但敬老院敞開的大門外就是喧鬧的長旺街,這個安全隱患觸動了柴昊淼。
面對隱患,柴昊淼想了許多,也做了許多。首先,她為每位老人制定了個人電子檔案信息系統,將其家屬、所屬村聯系人信息全部錄入到位,這樣以后再出現類似情況,便于第一時間找到聯絡人。其次,她為在院老人開展安全意識教育公開課,讓他們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不要在住房內抽煙,使用明火,不使用違章電器。再次,她與所有入住老人簽訂了安全責任承諾書,和不外出打小工現象的承諾書。
2013年12月24日,被送往人民醫院搶救的蔣宏順老人稱有朋友來看望他時給了他200塊錢,但下午卻沒了。蔣宏順認為是護工師傅陳廷喜拿的,陳師傅則堅稱自己沒有拿。柴昊淼一邊安撫蔣宏順的情緒,一邊對他說:最好能把他的朋友找過來,問問看,他把錢放哪了。但是蔣宏順表示,這個朋友只是一個普通朋友,而且也沒手機,仍然一口咬定是護工拿了他的錢。
柴昊淼見蔣宏順態度堅決,只能找來了護工頭子做擔保,也是安撫護工的情緒,不僅如此,自己還掏出了200塊錢,打算給蔣宏順。結果蔣一聽柴昊淼要自己掏錢給他,更加來氣,把火都撒柴昊淼一個人身上。好在后來蔣宏順的外甥來了,總算把這個糾紛處理掉了。
這件事情給了柴昊淼很大的啟示。老人年紀大了,一定要幫他們保管好財物。凡是跟院里老人有金錢的交涉,柴昊淼都會一筆一筆記下來,并讓老人們一一核對,然后簽字、按紅手印或者蓋私章,人民幣交接必須得一張一張確認真假跟他們辨明數清楚。在安排護工人員時候,必須交待清楚:護工只負責照顧身體擦洗、飲食起居,所有的金錢支付不許碰觸。在這以后,敬老院再也沒發生過一起金錢矛盾。
2014年的除夕來臨前,柴昊淼在看值班表時忽然發現:除夕夜恰好輪到她值班。“剛開始看到值班表的時候,心情還是有點糟,畢竟來揚中當村官后一直沒有回家過。心里特別想家。”
“其實如果我開口跟領導請假,他們考慮到我的實際情況,是會讓我跟其他人調班的。”盡管如此,柴昊淼還是沒有開這個口,“一來是覺得自己還年輕,吃點苦沒什么,二來覺得這就是自己的工作職責,不想推給別人。”
柴昊淼的工作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除夕夜,父母帶著做好的年夜飯來到敬老院,院子里所有的爺爺奶奶陪著柴昊淼和她的父母一起過年,大家一起包餛飩吃年夜飯,一起在院里放起了煙花迎接新年,一起守歲看春晚……大年初一一早,柴昊淼還特地煮了紅棗湯去給老人家們拜年,相互道喜,還把自己準備好的香煙發給院里愛抽煙的老人。不僅如此,柴昊淼還陪著季春貴,張茂圣幾個老人,在院子里放風箏,陪著老人們一起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春節。
在敬老院里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后,柴昊淼發現,老齡化社會的來臨,敬老院能收留的只是五保老人,在農村,還有很多的病殘、孤寡、留守老人,他們也許達不到入住敬老院,但是他們的生活仍然很困難。
2014年9月,柴昊淼在振興村發起了名為“綠絲帶關愛”的助老幫扶行動,目的是想讓年邁在家的老人通過社區的既有資源,形成規劃的救助照顧幫扶體系,通過助老關愛行動,為社區內的36位孤寡空巢老人們提供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康復護理服務,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最終形成社區養老服務為依托、以家人關愛為基礎,以社會救助力量為補充的“三位一體”社區養老模式,以便更好地為全村老年人服務。
活動開展以來,柴昊淼帶領一班人首先在社區內建立長期的助老幫扶體系,分工包片,以滿足老年人的日常所需。其次通過對接幫助服務,提高孤寡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提高他們融入社會的能力,增加生活幸福感。同時,針對散養五保老人陳興元、張長貴,一群人年輕人在柴昊淼的帶領下,制定了詳細的個案跟蹤服務,了解他們的真正所需,以便后期更好地服務。
從2013年11月到2015年1月,柴昊淼在油坊鎮敬老院擔任副院長只有這不到一年半的時間。但是柴昊淼手中沉甸甸的兩個筆記本告訴我們:每個老人的詳細情況在她心中都有一筆帳。她發起的“綠絲帶助老關愛服務”更是成為2014年鎮江120家公益創投項目中唯一一家揚中中標項目。
大學畢業,人生始業。“開其端,立其基,在乎一點一滴的實干。”柴昊淼就是葉圣陶先生所稱道的這樣一種年青人。讓鄉里村民的口袋鼓起來,讓鄉村老人的笑容綻開來,讓農村青年的正能量釋放出來!——這就是大學生“村官”柴昊淼用“實干”奏響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