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電視臺800演播廳,每個選手上場前播放精致的VCR,十位風投人齊刷刷亮燈,五名評委舉牌打分——這個時尚的“選秀”舞臺,竟是一場“涉農”創業大賽。而場上意氣風發的帥哥美女,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新農人”。
土洋結合“新農人”
參加這么高規格的大賽,還要登上這么絢麗的舞臺,在電視臺錄節目,對于劉軍而言,“不是常態”。平日里,他都窩在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嘉定鎮龍舌村一處叫阿廈塘的山坳,守著近百畝集中的蚯蚓床。手持鋤頭,和工人一起翻壟土地、挖收蚯蚓,才是他的“生活日常”。 在VCR中,劉軍特別大方地說:“我就是一個土鱉,我愿意干又臟又累的活,我想成為環境的清道夫。”
碩士畢業后回到家鄉創業的劉軍,曾經成為村民眼中的“笑話”。他們覺得,“讀書讀了那么多,和老婆出去打工也能賺好多錢啊,怎么會回來搞這個”。連家人都反對劉軍的“沖動”。 但是“研究了七年蚯蚓”的劉軍,覺得自己在做的一定是件正確的事。
劉軍帶來的參賽項目是“豬糞無害化處理及蚯蚓工廠化養殖”,在中低產田,用蚯蚓將豬糞轉化為生物蛋白和生物有機肥。如果項目順利建成,每年可以處理豬糞2萬噸。
國人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為李振的“微藻”打開了巨大的市場。他帶來的“未來城市農業鮮活微藻項目”,通過利用專有專利技術和設備進行封閉式鮮活微藻培養,既能保證微藻的高純度,又能讓微藻迅速生長。剩余的微藻培養液,還可以用于城市綠化。
讀研時,李振的專業與海洋生物相關。實習時偶然接觸到微藻,李振發現,在這一領域,目前沒有統一的可用標準,此時進入這一領域,是個很好的時機。
27歲的“辣椒妹”陳肖肖,本科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系,又到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讀研學金融,是個洋范兒十足的“海歸”。
可是現在,這位“海歸”美女選擇回到家鄉,和“種了一輩子辣椒”的父親一起,從事新品種“朝地椒1號”的育種工作。目前,她是國家“十二五”辣椒育種攻關課題組和“自貢市創新團隊”主要成員。
其實,剛開始和土地打交道時,陳肖肖“特別不情愿”。一次,她和公司銷售團隊到四川農村做培訓,搞推廣,農村的現狀讓她“震撼”。“四川地少,很多地方的農民依然靠天吃飯。種玉米一年畝產還不到2000元,卻是他們一年的收入。”這是陳肖肖第一次感受到農民的辛苦。“我們的優良品種、科學的栽植技術,能讓農民每畝增收3000元。”陳肖肖說,“當時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用我所學的知識,讓公司的良種推廣到更多農戶手中,讓更多農民受益。”
在本屆“郵儲銀行杯”賽場上,博士、海歸、碩士濟濟一堂,“新農人”的高學歷、高素質十分博人眼球。“這次參賽選手素質高,項目涉及領域廣。選手有著良好的精神風貌,敢闖敢試,思想無禁區。他們是新時代的新農民代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行長呂家進說。
涉農項目也fashion
劉風瓊把“止血微球”倒進裝著水的燒杯,34秒后,液體變成了固體。在決賽現場,劉風瓊展示了一個讓評委“驚呆了”的實驗。
“這34秒,不僅可以防止動脈大出血,還能防止二次感染,我們團隊用了11年的時間研制用敷料如何在止血過程中有效防止血栓和霉變的技術,研制出了我們的這款止血微球。它的止血時間比美國普遍應用的敷料產品‘Q ucik-Clot’平均短了35秒,填補了國內在這項技術上的空白。”劉風瓊說。他的這一“魔術”,贏得了臺上風投們的“滿堂紅”,評委用“震撼”二字點評。
其實,劉風瓊的止血微球是從一種名為互葉白千層的茶油樹的新鮮枝葉中蒸餾萃取所得,具有抗菌、抗病毒、免疫激活、驅蟲、殺蟲、鎮靜、止痛、促進傷口愈合等作用,已被列入歐洲藥典。未來,該產品可以在國內軍用、民用領域中得到應用。
重慶師范大學大四學生丁奕然是本次18強選手中的“小弟弟”。為了參加比賽,他特意去理發店做了一個“塑型定位”的造型,看起來“很酷很潮”。其實,相比外在,丁奕然更加看重的,是堅守內心的“時尚”。
“凈水魔盒”是丁奕然在實驗室里玩兒出的“時尚產品”。“墨汁鬼傘”是一種真菌,具有吸收重金屬離子和有機雜質生長、抑制細菌繁殖的作用。“凈水魔盒”的核心技術,就是通過對野生“墨汁鬼傘”的人工馴化和大規模養殖,實現商業化運作。只要將裝有“墨汁鬼傘”菌絲的“凈水魔盒”投入水中,就可以達到凈化水體的作用。
丁奕然覺得,自己在做的是一件很“土”的事。但“土”不是“土氣”,而是“接地氣”。“我覺得‘土’是市場和客戶真正的需求所在,是一種時尚。”他說,“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新的技術讓農業變得不土,變得高大上,同時讓更多的人受益。”
丁奕然希望自己的技術成果盡快走出實驗室。他琢磨著,未來要用微博、微信營銷等“時尚的營銷手段”推廣自己的產品。
林佳揚的老家在福建泉州。每當臺風過境,大片大片的瓜地被毀,“搶救”回來的瓜果也會滯銷,只能賤賣。看見瓜農“頂著烈日,捧著西瓜”的身影,林佳揚心里不落忍。“創業的最初動力就是能幫助瓜農,我們把他們的瓜當原料收上來,不但不壓價,還會多給錢。”他說,“我們能做的就是這么一點點。”
果蔬汁屬于熱敏性食品,一旦經過熱力殺菌,果蔬原有的生鮮味道就會遭到破壞。為了維持果蔬原有的色香味以及營養、功效,福建農林大學研究生林佳揚在導師的幫助下,利用冷凍濃縮集成高壓脈沖電場冷殺菌技術,生產出口感與鮮榨果汁別無二致的思原“非熱力”濃縮果汁。
讓所有人都能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不費力就喝上美味又營養的果汁,是林佳揚的目標。“我希望這杯果汁能改變大家的觀念,也讓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增添信心。”
要讓農業變很“酷”
在荷蘭讀書時,彭楊曾經見識過“很酷”的農民。他們“守著一大片田”,依托強大的科技力量,根本不需要“大熱天下地干活”。“荷蘭有很多頂尖的農業大學,很多人從事農業產業研究。”她說,“竟然有這么多人搞農業,我覺得挺吃驚的。”
法國的薰衣草田舉世聞名,雖然“走進去也是一腳土”,可法國人愣是把薰衣草田變成了“浪漫”的旅游景點。薰衣草提煉出的香水、精油、香枕等等,更是廣受歡迎。“那里的農民根本不是我們所理解的農民,好像坐在那收錢就可以。”
如今在國內,“農民”給人的印象仍是“低素質”、“勞動力”。但彭楊選擇做一名“新農人”。她希望,未來的農民應該“有知識,有技能,有新的理念”,讓中國的農業也“酷”起來。
吳迪曾經“漂”在北京,因為“沒有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和兩個朋友一起回到家鄉河南洛陽,過起“沒有任何夢想”的日子。一次機緣,他參加了團洛陽市委組織的創業培訓,創業的夢想就此點燃。
經過半年的市場調研,吳迪發現,市場上的許多商人急功近利,出售濫用化肥農藥或未成熟的水果。為了把最好吃、最安全的水果配送到千家萬戶,同時讓消費者監督種植過程,吳迪創辦了“河南省樂活自然園連鎖農場”,種植時令水果。
化肥和農藥的濫用會殺滅土壤中的益生菌,嚴重破壞土壤生態鏈,喪失自我修復能力。在我國,土壤重茬一直是農業發展的一大難題。2014年年初,吳迪到臺灣和以色列考察,發現土地竟然可以“30年不用輪作”。回到洛陽后,吳迪馬上著手成立了土壤研究院,研究利用生物技術恢復土壤生態系統。今年,他又成立了有機種植技術研究院,進一步推動安全農業發展。“為了中國的安全農業,我們不能停止腳步。”吳迪說,“中國自古就是農業大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和安全農業之路任重而道遠。我希望,為中國農村青年致富出一份力。”
下班后,從就近的自提柜取出洗凈切好的“免洗套菜”帶回家,不但節約了加工的時間和精力,還省卻了處理廚余垃圾的麻煩。李煌的“免洗凈菜”,解救了眾多“吃晚飯難”的上班族。在“郵儲銀行杯”總決賽上,俘獲了風投、評委和觀眾的“芳心”,毫無懸念地獲得成長組冠軍。
這次參加“郵儲杯”,讓李煌收獲頗豐。他結識了許多靠譜的合作伙伴,迅速擴大了品牌知名度。一夜之間,公司估值翻了一倍。“表面看,這是公司在增值。但在這背后,是1萬個農民的就業、增收機會。”
參賽選手的“使命感”和“激情”讓大賽風投團成員、聯想控股佳沃集團高級投資總監王大為深受感動:“農業的弱質性和投資周期長,決定了做農業要耐得住寂寞,要有跑長跑的心態,要有理想主義情懷和堅韌的持久精神。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中國農業的未來和希望。”
王大為從事農業相關領域投資多年。在他看來,農業是“充滿魅力的行業”。中國正處于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加速期,黨的十八大以來,政策及環境變化更加利好,農業行業面臨重大歷史機遇,未來的十年將成為農業的“黃金十年”。而近年來,越來越多“新農人”開始涌現。他們了解城市的消費趨勢,了解移動互聯網,有許多創新的想法。這些活躍的年輕人,在各個領域進行的創新,會變成未來農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