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鑫翻墻爬房安裝喇叭。
6月23日午后,一場大雨剛停歇,重慶榮昌縣龍集鎮清河村村委會院壩。
“謝書記,謝書記”,一名50歲上下的大媽沖進了村委會辦公室,正埋頭檢查投影儀線路的謝文鑫抬起頭:“老輩子,你有啥事?”“謝書記,聽說你要走了?”大媽滿臉急切。“你聽哪個說的?”謝文鑫招呼大媽坐下。
“昨晚上我孫兒回來說的,說大家都在議論你馬上要走了。你走了,哪個教這些娃兒電腦,電影也沒人放了,啷個得行?我不同意!”大媽越說越急,索性拉住了謝文鑫的手。
謝文鑫笑了,最近這一幕幾乎每天都在上演。今年7月,謝文鑫兩年村官時間屆滿,村民紛紛跑來挽留。一名27歲的“愣頭青”,為啥村民如此怕他離開?
扛起鋤頭帶頭修路,“愣頭青”讓老村民羞愧
兩年前,謝文鑫剛到清河村時,下村走訪,幾乎沒人理他。畢業于西南大學的謝文鑫,是榮昌縣昌州街道人,畢業后應聘進了廣州一家日化企業。雖然待遇不錯,但與女友和父母分隔兩地。2009年3月,他辭職回鄉,考上了大學生村官。
4個月后,他被分到龍集鎮清河村。進村不久,謝文鑫就受到挫折:本以為有文化有知識的大學生下基層,老百姓會很歡迎,但下村走訪時,不少村民并不“甩”他,甚至關門拒絕,稱“有啥看的?家里就是這個樣子,看了也改變不了。”村民覺得,像他這樣大學畢業的孩子來村里,不過就是花架子,混滿兩年就調走?!白畛酰赡艽_實也有這種功利的成分。”謝文鑫說,正因為村民的拒絕,激起了他的倔勁,覺得非要在這里認真干點事出來。
謝文鑫發現,從甘子沖到牛角沖的公路,修了很久也沒修通,材料早拉到了現場,因為沒有牽頭人,村民誰也不想先動。謝文鑫一家家地走訪,問他們想不想修路,得到的答案是大家心里都想早點修通。
謝文鑫跟村民約好,第二天開始修路。但早上8點,他扛著鋤頭到現場時,只有一兩個村民。謝文鑫二話不說,脫了衣服就開干,掏泥、砸石頭……兩個小時后,村民紛紛趕來了,滿臉羞愧地投入修路。半個多月后,公路修通了。謝文鑫再下村時,村民開始爭相喊他吃飯。
教村民上網視頻,留守兒童對著電腦喊“媽媽”
一次入戶走訪時,一位剛從外面打工回來的男青年拉著謝文鑫求助:“我想去買臺電腦,但不會用,你能不能教我上網?”男子的話讓謝文鑫覺得,村官的知識在村里還是有用的,他開始思考成立電腦培訓班的事。向鎮里進行匯報,(下轉3版)
?。ㄉ辖?版) 并得到3臺捐獻的電腦。2010年6月,“農民電腦培訓中心、留守兒童關愛中心”培訓班正式成立。
掛牌當天,村民蔣萬高便大老遠跑來:“謝書記,聽說電腦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我兒子在外頭打工,想看看一歲的孫兒,你有沒辦法?”謝文鑫用自己的QQ加了蔣萬高兒子的QQ,視頻接通,兒子的畫面出現在電腦屏幕時,蔣萬高驚得嘴巴都合不攏。從此,每隔一個月,蔣萬高都會帶著孫子來跟兒子兒媳視頻,看到孫子對著電腦吚吚呀呀喊“媽媽”,蔣萬高逢人就夸謝文鑫。消息傳出,不少留守兒童趕來,讓謝文鑫幫助自己看爸媽。能從電腦里看到爸爸媽媽,孩子們都很興奮,每到周末,幾十個孩子凌晨就爭相趕來排隊,爭搶電腦的過程中,偶爾有孩子發生摩擦吵架,導致大人最后也鬧矛盾。
謝文鑫索性趁孩子們周末來玩電腦的機會,給孩子們開講《弟子規》。這一招還真有用,后來,再有孩子說臟話罵人,其他孩子都會一起教育他,慢慢地,孩子們沒人再吵架打架了。
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村民每天在音樂聲中醒來
現在的農村,不少青壯年外出打工,留在鄉村的人少,經常顯得冷冷清清。為豐富村民文化生活,除了教上網,謝文鑫變著方法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2010年6月,謝文鑫用鎮上特批的2000多塊錢,買來電線、擴音器等材料,為省錢,他親自翻墻爬房布線。兩星期的忙碌后,《今天是個好日子》的歌聲通過廣播在全村響起時,村民都樂了。如今,清河村的廣播每天早中晚定時播放,除了喊通知講政策,每天還播放輕快的音樂。村民說,現在每天早上都是在音樂聲中醒來,覺得生活很幸福。
廣播開通后,謝文鑫又尋思起電影來??h里搞遠程教育要為每個村配電視,考慮到電視搬動不方便,謝文鑫申請貼錢換成了投影設備。他每個月8號和18號在村委會為村民放電影,《風聲》、《建國大業》、《天下無賊》……這些大片緊跟市場,深受村民喜愛。在村民強烈要求下,每月28號又加播一場,為保證偏遠的村民能看到,每周還帶著設備下村送電影。
精神生活豐富了還不夠,如何幫助農民共同致富?謝文鑫看到不少村民外出后一些田地荒廢,便以村委會名義承包下來,組織村民利用這50多畝田進行水稻制種,一年下來,產值達到10多萬。這段時間,謝文鑫又忙著四處考察,想為村民尋求適合清河村的產業,“就算有一天真的離開了,能夠留下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給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