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林(中)正在西瓜地里向前來取經的大學生村官和村干部傳授經驗。
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家鄉當“村官”。3年前,楊宏林的這一舉動讓父母倍感失望,同村的人也說他“沒一點兒出息”。3年來,承載著無數壓力的楊宏林,從帶頭搞蔬菜種植,到成立合作社,從引導村民調結構、壯產業,到帶富一方群眾,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在農村種菜,也能種出大名堂。
“現在很多大學生村官都在說出路,而我最大的出路就是帶動更多的村民種好蔬菜。”今年“七一”,當選四川省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的楊宏林如是感言。
試驗路:頂著壓力種洋芋首次創業走麥城
今年26歲的楊宏林畢業于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2008年9月通過選聘考試,從重慶一家公司回到家鄉廣安市岳池縣西板鄉當上了一名“村官”——真武山村黨支部副書記。
楊宏林回鄉,讓家人感覺“面子很沒光”,鄉親們也投來異樣的眼光。楊宏林看在眼里,但他不信在農村干不出名堂:江蘇、浙江和山東一帶的許多農村不是都很富嗎?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中西部農村不也面臨極好的發展機會嗎?楊宏林決心帶頭做個新型農民。
通過到周邊市場調查和上網了解,一個念頭在他心里油然而生——租地種菜。可他的想法遭到了父親的堅決反對:“我花那么多錢供你讀書,你回家當村官也就算了,不好好準備考個公務員,還租地種菜,丟人現眼!”村里的群眾也懷疑:“一個學生娃種菜,搞得來么?”
楊宏林沒有退縮。為了說服家人,他信誓旦旦地表示,如果在任期內搞不出名堂,就到城里找工作或者考公務員。以退為進的策略說服了父母。
楊宏林開始尋找合適的項目。他發現,綠色食品早春洋芋產量高,而種植技術含量低,容易上手。當年11月,他租下2畝地,開始人生第一次創業。白天,他在地里學習“做廂”、“打溝”等農活;晚上,他從網上學習洋芋的栽植密度、管理技術、病蟲防治等知識。半年過去了,楊宏林手上長出了老繭,經常累得腰酸背痛。但由于缺乏技術和經驗,加之天氣原因,待到收獲時,2畝地才挖出200多公斤洋芋,不到正常產量的十分之一。第一次創業宣告失敗。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楊宏林說,“沒賣多少錢,但積累了不少經驗。”
創新路:技術培訓增底氣特色蔬菜有賺頭
吃一塹,長一智。早春洋芋種植失敗,讓楊宏林認識到技術的重要性。而楊宏林創業的經歷,縣鄉領導也看在眼里。(下轉3版)
(上接1版)為鼓足楊宏林繼續創業的信心,西板鄉領導帶著楊宏林到附近產業發展較好的喬家鎮三安蔬菜專業合作社參觀學習,并派他參加全省大學生村官示范培訓。在1個多月的培訓中,專家們傳授的技術經、市場經,讓他茅塞頓開。
楊宏林決定擴大蔬菜種植規模。他找到鄰村宋家溝村的村干部,軟磨硬泡,又租到了5畝地。看到他發展產業的決心和執著,縣鄉黨委給他送來了1.6萬元創業資金和5萬元無息貸款,縣農業局免費送給他洋芋種和蔬菜苗,縣委組織部還將他調到宋家溝村擔任支部副書記。
種植面積大了,也意味著更累了。楊宏林每天下到地里,彎腰駝背侍弄苗子。2009年夏天,遇上罕見的炎熱干旱,他天天挑水澆地。那段時間,他早上6點多就出門,晚上8點多才回家,本來白凈的他曬得黝黑黝黑的,胳膊曬脫了一層皮。有一次,他中午1點才回家吃午飯,因為太累他倒頭就睡。一直到吃晚飯時,家人叫他都不見反應。“我醒來時,母親正在哭,父親正準備去叫醫生。”
功夫不負有心人。楊宏林種的蔬菜豐收了,5畝地賺了8000多元。在他的影響和鼓勵下,同是大學畢業在溫州打工的弟弟楊果林,2009年也競聘到西板鄉當“村官”,幫助哥哥一起種菜。弟弟加盟后,楊宏林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番茄、美人椒等各種反季節蔬菜種植面積達到了30畝,并大膽試種“藠頭”等特色蔬菜,當年就收入8萬多元。
富民路:規模種植顯優勢三百村民喜增收
楊宏林沒有沾沾自喜,他清楚地認識到:靠零星租地種植只能是小打小鬧,只有走集中連片、規模種植的道路,才能在市場形成競爭優勢,帶動大伙一同致富。
要讓群眾跟著干,得先讓他嘗到甜頭。楊宏林首先選準本村村民楊章地,支持他搞蔬菜種植,為他無償提供了早春洋芋種和南瓜苗,并給予技術輔導。村里另外兩名老黨員也開始干起來,他同樣熱心地給予幫助。很快,楊章地的7分地當季賺了2000多元,兩位老黨員也頗有收獲。眼見為實,村民們信服了,決定和他一道發展大棚蔬菜。
由楊宏林牽頭的全鄉第一家合作社——岳池紅陽蔬菜專業合作社很快在宋家溝村成立,楊宏林被推為理事長。他本著“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帶領群眾致富增收”的目標,引導村民種植西瓜、南瓜、番茄、辣椒、早春洋芋和甜玉米等產品,走產業化、規模化生產路子,蔬菜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如今合作社已擁有農戶87戶,帶動村民300多名,種植面積達300畝,僅此一項人均增收近千元。而生產的蔬菜主要是銷往縣城及各鄉鎮農貿市場,優質番茄、水果玉米等部分產品還擺進了“重百超市”的柜臺。
村民們越來越信任這位大學生村官了。2010年12月,通過公推直選,楊宏林當上了宋家溝村黨支部書記。“大家伙投我的票,是信任我。我要干出更多更實在的事情,讓全村父老鄉親手里的鈔票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好。”如今,楊宏林的承諾正在化為村里的發展藍圖:將宋家溝村打造成集自然觀光、休閑娛樂、農家餐飲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