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5月16日,魏華偉(中)在村草莓種植基地和村民商量下一步發展大計。 魏 剛攝
2012年9月12日,大學生村官工作會議在中組部3樓報告廳舉行。
河南省上蔡縣文樓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魏華偉走上發言席,以《無悔的選擇》為題,匯報了自己在“艾滋病村”服務群眾、發展經濟的成長歷程。“我愿把所有的熱情奉獻給我熱愛的農村,選擇村官之路我無怨無悔。”話音剛落,經久的掌聲在會場回蕩。
掌聲響起來,為魏華偉無悔的人生追求喝彩!
掌聲響起來,為魏華偉把艾滋病患者當親人的高尚情懷喝彩!
掌聲響起來,為魏華偉直面挑戰敢于擔當的奉獻精神喝彩!
……
讓我們循著魏華偉的成長足跡,去感知他別樣的青春風采。
選擇農村,
只為堅守理想信念
魏華偉說:到農村去是對年輕人的考驗,只有堅定理想、堅持信念,才能戰勝困難,堅持到底。
報名當大學生村官,并非魏華偉的沖動之舉。
在母校清華,他有機會接觸到社會實踐、就業實踐、短期掛職、科技服務與志愿者服務等多種實踐活動,認識到“只有把個人理想和國家需要結合起來,才能收獲有意義的人生”。當得知中組部等有關部門實施選聘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的計劃時,他的心動了——這是一項促進新農村建設的人才戰略工程。“但我來自農村、背負著父母的殷切希望,要放棄唾手可得的城市工作機會,再次回到農村,是否是最佳選擇呢?”
清華法學院黨委書記李樹勤老師知道了他的猶豫,多次找他談話。“越是艱苦的地方越需要人才,越能鍛煉人的成長。因此,無論是從個人發展的角度還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選擇比較艱苦、人才相對缺少的農村工作,更加容易得到持久的鍛煉和提高。”反復咀嚼老師的一席話,魏華偉終于下定了當村官的決心。“我的內心告訴我,我的情感在農村,我的事業在農村,我的未來在農村。我不想一個人走出農村,我要通過全心的付出來改變農村!”
開始,他被分配在一個條件相對較好的村子,但他主動申請到全國重點幫扶的“艾滋病村”文樓,理由是“一般人不愿去,所以更需要人才。”
文樓村轄6個自然村、17個村民組,總人口3693人,其中艾滋病毒攜帶者占全村總人口的十分之一。一般人是躲著文樓村民的,外村的親戚甚至和他們斷絕了往來,文樓村民外出打工也不敢自報家門。
2008年9月17日,魏華偉入駐文樓。出乎意外,他聽到的并不是歡迎聲。有個老黨員問他:你是來鍍金的吧?話語中充滿了不信任。村民程國富更是直截了當盯著他說:“小魏,干好了,你走時我們敲鑼打鼓送;干不好,就用磚頭砸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