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書記趙洪祝和項玉君視頻對話
涌泉因蜜橘聞名,路邊是一片片清新的橘園。青橘子已掛上枝頭,這預示一年的豐收。28歲的項玉君在合作社忙碌著,和工人一起和水泥,動作熟練而有力。
作為千萬大學生村官中的一員,項玉君3年來在農村揮灑汗水和淚水,成長為一名能吃苦、能擔責、受擁護的村官。但她怎么也沒想到,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洪祝會關注她,并和她在互聯網上進行了一次“面對面”交談。
此后,她獲得浙江新農村建設帶頭人“金牛獎”,中組部部長李源潮稱她“又能吃苦又能吃虧”。
在這些光環背后,項玉君承受了同齡人沒法想象的苦和累,在家鄉涌泉留下了許多難忘記憶。這些“第一次”深刻記錄下一個80后大學生的成長足跡——
長大后的第一次眼淚
彎彎曲曲的柏油馬路連接起臨海市區和涌泉鎮。離涌泉越近,車流越稀疏。
到了碰頭點,一輛貼“實習”標的白色寶馬車停在路邊。一個短發女生風風火火迎上來,打聲招呼,鉆進車里給我們帶路。
原來,項玉君家里“不差錢”。父親經營一家服裝廠,家庭條件優越,但她愿意沉下心當村官,每月領1000多元的工資。
“從來沒想到自己會當村官。”項玉君坦言,她參加了國家公務員考試,通過筆試,卻被卡在面試環節。半年后,她考入了臨海大學生村官隊伍。沒多久,她被鎮里派到爐頭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那天,一名鎮干部將項玉君送進爐頭村。這是全鎮有名的問題村,因部分村干部出了嚴重經濟問題,集體賬戶被凍結,歷史遺留問題多,上訪戶多。一年半,鎮里下派了7名駐村干部,更換了4任村支書。
項玉君惴惴不安地走進村委大樓,她會是離開的第5任村支書嗎?爐頭村和她以前當助理的徑西村沒法比,村莊道路臟亂,遺留問題一大堆,還有堅持多年的上訪戶。
“感覺像掉進了死海。”項玉君忘不了當時的心境,雖然自己從助理升級成黨支部書記,但她此刻陷入一種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