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來,茂名市大學生村官選聘工作全面推開。由于加入了大學生村官這支生力軍,農村基層組織活力明顯增強,干部隊伍結構顯著優化。而大學生村官經過磨礪也逐漸成長起來,在基層工作中獨當一面。
有苦有甜 “村官”生活鍛煉多多
農村基層工作,辛苦而復雜,甫出校門的大學生村官往往面對很多新挑戰和新考驗。在農村推廣新農保的時候,信宜市合水鎮新云村村主任助理葉文天天往村里跑,挨家挨戶向村民講解新農保的作用,面對上了年紀的村民,往往要講解大半個小時,經常忙到連飯都顧不上吃。而最讓他無奈的是村民的誤解,甚至會有村民說:“你們的提成肯定高,我辦了,你就賺了,要不然這大熱天,你干嘛這么勤快的天天往村里跑?”
面對這些不理解,葉文說:“不理解是小事,到基層就是來多求歷練。”他及時總結經驗,尋找切實可行的辦法,最后通過召集群眾中較有威望的村民耐心講解新農保知識,借助他們的影響力向群眾推廣普及,取得了不錯成效。
扎根農村 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化州市東山街道辦上坡村的大學生村官、村黨總支部副書記顏伯威,大學畢業后放棄了在廣州的優渥工作,毅然選擇回村發展。
當時有不理解內情的村民說:“讀完大學還回來農村?肯定是犯了什么錯誤才被趕回來的。要不然就是沒本事留在大城市。”
面對種種不理解,顏伯威在心底暗暗發誓,一定要用實際行動在廣闊農村證明自己的人生價值。
作為一名基層一線的“村官”和共產黨員,顏伯威深知讓老百姓富起來是工作的重要目標。面對村中產業結構單一、致富渠道狹窄的困境,幾年來,在他的帶領下,上坡村建立起肉兔養殖場,帶動村民養殖優質肉兔;建起了“指天椒”冬運菜種植基地,積極聯系北運公司直接到點收購,減少村民顧慮,解決了菜農增產不增收的實際問題;建起占地1萬多平方米的家具廠,吸收42名本地及周邊群眾到家具廠就業,務工人員每年人均收入達4萬元。
青春獻給農村 底氣從何而來
據了解,目前茂名市共有300名大學生村官,為了讓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真正能“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流得動”,茂名市出臺相關管理方法,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茂名通過逐步探索多種渠道建立“大學生村官創業基金”,積極開展扶持大學生村官創業發展,實現想創業、有創業能力的大學生村官人人有創業項目的目標。同時不折不扣地落實大學生村官的相關待遇,各基層單位積極安排解決好大學生村官的住宿、就餐、交通等日常生活及后勤保障問題。
為讓大學生村官盡快進入角色,適應基層工作,茂名建立了結對幫帶制度,由鄉鎮黨委為每個大學生村官確定1名政治過硬、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鄉鎮干部和1名村干部幫帶,及時掌握思想動態,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