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有一個非常現實的情況,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在農村的主要是婦女、兒童和老人,用句非常形象的話叫“386199”部隊。在這種大背景下,旨在培養后備人才、緩解就業壓力的大學生村官政策為解決這些矛盾找到了突破點。
昨日上午,坐在長沙縣委黨校的大會議室里,187 名省選、縣選大學生村官一起,開始了為期4 天的長沙縣2013 年新選聘大學生村官崗前培訓。每個人手里都第一時間拿到了一本厚厚的民情日記,大家迫不及待地打開里面的長沙縣地圖研究起來。接下來3 年,187 個年輕的身影,將在這片熱土上盡情揮灑青春。
近半省選大學生村官為碩士研究生
此次參加崗前培訓的187 名大學生村官中,85 名為省選大學生村官,102 名為縣選大學生村官。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大學生村官共49 名,其中省選大學生村官具有碩士學歷占了40 人。
研究生階段,省選大學生村官徐杰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的生態學專業。他的老家在山東青島,祖祖輩輩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家里知道我要當村官很反對,說‘讓你讀那么多年書就是不想讓你繼續做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今年畢業后,徐杰的同學大部分區了農林單位上班,但他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村官這條路。
“本科階段更多地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而研究生期間其實更注重調研,我有差不多一年半的時間都在山林里做野外調查,和當地農民打交道很多。”2010 年在廣西省賀州市沙田鎮參加國家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的半年中,徐杰發現大多數村民對國家利民政策不知曉、不理解、不支持,十分感慨。自信在農村長大能快速融入,又有著研究生的高學歷,徐杰覺得自己該到農村去帶領大家科學發展、脫貧致富。
“最資深”縣選大學生村官是“70 后”
在一眾“80 后”、“90 后”大學生村官中,穿著紅色T 恤,今年35 歲的文榮,和同伴們有著同樣的青春笑臉。
1978 年出生的“70 后”縣選大學生村官文榮是培訓班里“最資深”的一位。根據村官選聘條件中“2000 年以前分配到長沙縣的統招統分大中專畢業生報考不受年齡、學歷限制”這一條,文榮從5 名同樣情況的應聘者中脫穎而出,加入縣選大學生村官的隊伍。
文榮是長沙縣果園鎮人,畢業于郴州市農校農學專業畢業,1998 年到2001 年曾在星沙農機站工作。后來,又在農業科技推廣公司上過班。現在,雖然已過而立之年,他還是想去基層,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做出點兒成就來。比起剛從象牙塔走出的其他大學生村官,他的工作經驗、社會經驗是另一種難得的優勢。
要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流得動
本次崗前培訓班為期4 天,培訓內容涉及長沙縣經濟社會發展概況、農村矛盾糾紛調解的實踐與探索、運城教育上機、大學生村官論壇、籃球賽等。9 月8 日培訓結束后,學員們將直接帶著行李,從黨校出發去到村、社區上崗。
據悉,2008 年至2012 年五年間,長沙縣共接受省選市派和自主選聘大學生村官661名。有66 名大學生村官進入支村“兩委”,摘掉了“助理”的帽子,成為名副其實的村干部,還有4 人擔任了村(社區)主職,開始獨當一面;有10 多名大學生村官開展了獨立創業或合作創業,成了領富引富的能人。
同時,近年來全縣共流動村官255 名,其中225 名考錄為公務員和金融機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去年的鄉鎮人大、政府換屆人事安排中,有7 名現任村官或曾任大學生村官的同志走上了縣直單位和鄉鎮的領導崗位。
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周志遠在開班儀式勉勵大學生村官們,真心誠意地在農村做好工作,真正學有所用、學有所成,確保“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