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剛剛大學畢業的何怡蒙毅然放棄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來到了鎮安縣永樂鎮栗園村當村官,也就是那個時候,何怡蒙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帶著鄉親們抓建設、興產業,讓自己的花樣年華在基層、在一線綻放光彩。
當記者見到何怡蒙時,她正在一個施工現場查看施工情況,今年縣上實施鎮云一體化項目,需要拆遷部分村民的房屋,其中一戶村民今年3月才剛住進新建的房子,說什么也舍不得就這么快拆掉。看到這種情況,何怡蒙便反復上門講政策,做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這戶群眾被何怡蒙的真誠打動,同意搬遷。
永樂鎮栗園村副書記何怡蒙說 :“雖然說是農村的事情很瑣碎,干不了驚天動地的大事情,但是我知道所有的大事都是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干起的,沒有這種小事也蓋不起摩天大廈的,現在我明白了一點就是勤能補拙,誠能感民。”
鎮云一體化建設項目是鎮安縣今年實施的一項重大建設項目,項目中有一條4公里的二級公路要穿過栗園村,村上有三個組31戶230多間房屋需要拆遷。
何怡蒙說 :“二級路工程、改河工程涉及我村三四五組,現在我們所在的就是四組的現場,已經接近尾聲,我們在四組有安置、拆遷、遷墳等許多問題都已經解決完了。”
解決好村里的矛盾糾紛很不容易,讓全村群眾富起來就更不簡單了。鎮安縣是板栗大縣,栗園村更是以盛產板栗而得名,如何發揮好這一自然優勢,培育出更加適合當地自然條件的板栗優良品種,是何怡蒙到村里以來最上心的事兒。
何怡蒙說:“剛開始是在網絡上,通過網絡平臺了解新品種的信息,然后到楊凌那邊的基地去看人家的品種,帶領我們村上的板栗種植戶去看,去觀看,回來以后經過就是技術上的嫁接,嫁接的新品種。”
功夫不負有心人,何怡蒙帶著鄉親們經過反復試驗,成功引進 “鎮風三號”板栗新品種。今年,當地的“鎮風三號”板栗已發展到2700多畝,預計產量可達60多萬斤,收入將達到300萬元。
一村民說:“我們這個何支書,看起來是個年輕女子娃,對我們這個地方,特別是這個產業大戶發展,她能耐心,比如就說我這個板栗,她一年按照季節來給我們指導,這個嫁接,還有這個像除草管理。”
憑著一股吃苦耐勞的干勁,2012年1月,26歲的何怡蒙當選為村黨支部副書記,先后被評為紅星黨員、先進工作者,栗園村也被評為黨建示范村,2012年栗園村人均純收入達到7000多元。
何怡蒙說:“我相信在今后的道路上,我會走的更好更遠,會更加認真努力的對待這份工作,不僅讓我成為一名村官,成為一名真正的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