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開始,中組部等部門計劃用5年時間選聘10萬名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如今,五年過去了,這些大學生村官給農村帶來了什么變化,現在的狀態怎么樣,這些大學生村官何去何從……
“趁我還年輕,我要回到鄉下”
來自山東沂蒙老區臨沂的時萌顯然還是個新人,作為2012年新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她這一年可沒少“折騰”。
從小跟著爺爺奶奶在鄉下長大的時萌,對農村有著特殊的感情。她印象中的農村是碧水藍天、麥田綠地,還有樸實的鄉親。可是一直希望女兒當老師的媽媽,在時萌決定上任之時“惡狠狠”地告訴她說:“你以后可千萬不要后悔”。時萌摟著媽媽的脖子,對媽媽說“媽媽,我從小吃百家飯長大,趁我還年輕,我要回到鄉下,再去看看我的鄉親們啊。”
雖然做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可是乍看到村里破舊的樣子,時萌還是很吃驚。基層工作瑣碎繁雜,無論是黨員教育還是農家書屋,哪里有工作就往哪里去。鄉鎮居住環境不好,蚊子蟲子成了陪伴她的小伙伴。
上任伊始,村支書、兩委干部都把這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當小孩、外人,覺得就是一個“鍍金”的花瓶。可隨著工作的展開,年輕的時萌越來越像個村里人,像個基層干部。鄉親們都開玩笑地說:“以前,小時往那一站,就知道不是咱村的人。現在,就是咱石溝的人”。
記者問時萌:“想過未來嗎?”時萌說:“我家里人還是想讓我考公務員,可是我想留在這,這一年的見聞讓我覺著我應該留下來幫助他們。”
“一年很短,未來很長。一年里更多的時間是在看,在摸索,在思考。”時萌說,她和村民們有了深厚的感情,更積攢了很多關于農村的看法、意見,她希望在以后的時間慢慢把想法變為現實,變為能幫助村民致富的點子。
“其實現在我家人看到我對農村有這么深厚的感情,也不像以前那么反對我了,甚至開始給我提建議,幫我想辦法。”時萌顯得很開心。
干出個樣來,向全村人證明自己
“來到村里已經一個多星期了,和村民聊天搭不上話,他們一直對我懷有質疑,都認為我來村里就是鍍金的……我真的感到了迷茫,不知道自己該怎樣去做,工作該怎樣開展?大學生村官這條路該怎樣走下去?……”這是大學生村官王煒剛到徐燒紙莊村時寫的一段工作日志。
2007年7月,剛從上海同濟大學設計專業畢業的王煒回到老家唐山樂亭縣,時值市委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一心想回家工作的王煒便報名并順利通過了考試。“在城市呆了幾年,其實是真的很想回家。”這是王煒內心的想法。8月,24歲的他舍去了大都市的繁華,帶著剛走出校門的稚嫩和對大學生村官工作的一份美好憧憬,來到大相各莊鄉徐燒紙莊村——樂亭縣西部一個偏遠的革命老區村任職。
這個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老區村早在1925年就建立了黨支部,如今卻村址狹小,簡陋不堪,村民吃不上自來水,村里連一條像樣的街道都沒有,原來這里是全鄉出了名的后進村。而王煒的到來,也引來了村民們的紛紛議論:“一個剛出校門的孩子,不了解村里的情況,又沒權沒勢的,會干啥?能干啥?又能解決啥?……”
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讓王煒感到失望和迷茫。當記者問他:“從城市到農村,這是一條緩慢而艱難的轉變之路,你有想過放棄嗎?”王煒說:“落差肯定有,但在城市呆了幾年,最后感覺還是深愛自己的家鄉。”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顯露出一顆倔強而又火熱的心。
王煒在日記中寫道:“難道就此戛然而止?當然不!既然選擇了遠方,就不要怕風雨兼程……”面對村民們的不理解、不信任,倔強的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干出個樣來,向全村人證明自己,也向自己證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