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農村去,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偉大的戰略家、革命家、理論家毛澤東這么說過。雖說時過境遷,但這句話到現在同樣適用,仍然有這么一批人,他們剛剛走出象牙塔,便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信念,毅然來到基層,扎根農村。他們用無悔青春和奮斗的汗水為小鎮增添了無限活力。他們就是姚李鎮城鎮建設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大學生“村官”。
鮑晨是2012年第五批大學生村官。自工作以來,他勤勤懇懇,深入基層,用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和真誠無私的胸懷贏得了雙紅村百姓的一致好評。當我們詢問他工作以來的感觸和經驗時,他給我們談了以下四方面。
一學習理論,用知識武裝頭腦
大學期間鮑晨就參加過SYB創業培訓班,他充分發揮創業優勢,將所學創業知識用于群眾創業致富上來。在日常工作中,鮑晨經常與鎮農技部門請教學習,及時了解哪種農作物更適宜本地生產,產品經濟效益更好,附加值大,大力向村民推廣,確保農民增收。去年的秋種雙紅村以小麥種植為主,今年當他得知油菜種植效益也不錯,而且補貼比小麥多,還有專業公司為農戶提供技術保障和農資支持,便說服雙紅村部分群眾嘗試示范種植油菜,好的話來年大力推廣。
二擺正心態,樹立艱苦工作的信念
鮑晨雖是在農村土生土長的孩子,但是當他真正的深入基層時,深入群眾,深入工作中的時候,才發現困難總比想象的多。特別是面對群眾冷視、遇到棘手問題難以解決時,既著急又無助,甚至一度打起了退堂鼓。所幸的是,他能夠及時擺正心態,快速的適應到工作的角色當中。帶著熱情和真誠面對群眾,一家一戶的進行了解調查,傾聽群眾們的心聲,把吃苦耐勞謹記心中。真正做到了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吃的住苦頭。
三重視交流,做好溝通動員工作
去年,鮑晨剛到村任職時,正值雙紅村種植大戶對土地進行流轉,部分年紀較大的群眾思想比較保守,認為農民一輩子守著土地才安穩,鮑晨多次做工作都無功而返,心情十分低落。這時,村書記找他談心,指出了他的問題。鮑晨開始在主觀上查找自己原因,并找準自己定位,學會和村兩委干部走上田間地頭與村民交流,通過走訪了解了村情,也讓村民們了解了我。后來,他又數次登門拜訪那幾位群眾,一遍又一遍的說清土地流轉只是承包出去,自己可以收到租金和補貼兩部分收益,這樣一來不會比自己種植少多少收益;而且可以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有時間去干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告訴他們現在村民家基本上都不指望種植養家了,做兒女的看見老人這么累也會心疼,累倒了還劃不來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說服了那幾戶群眾,做通了工作。
四善于協調,當好群眾致富保障員
雙紅村在汲河下游,每年進入汛期,為了確保全鎮及下游群眾的安全,該村都會承擔一部分損失。雖然現在汲河河堤已經進行整治,但還是會有部分群眾農作物受災,所以災后對群眾進行安撫和及時提供賠災顯得尤為重要。在今夏因為高溫和冰雹自然災害受損的農作物,鮑晨積極配合農保部門做好災后賠付等相關事務,將群眾損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
作為合作社的科技指導員,鮑晨經常上網搜集菊花相關種植資料,聯系聘請中藥材種植技術骨干和安徽農業大學等專家到村進行現場技術指導,開展相關中藥材品種種植的技術培訓;結合今年的國家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和油茶種植給予的項目補助資金,與縣森林增長辦主動聯系爭取項目;發動種植大戶加大投入,同時請求鎮政府加大資金爭取力度,用于中藥材基地建設,以解決發展資金不足;參與市場分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種植高品質綠色菊花;通過給縣、鎮相關部門打報告和請示等方式爭取支持。雖然今年是第一年種植菊花技術上不成熟加之今年天氣高溫持續時間太長,菊花種植成效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但也初具經濟效益,一季菊花已能為一名群眾增加近千元收入。
鮑晨在訪談結束的時候,告訴我們,大學生村官在創業富民的實踐平臺上,既要施展才華、實現自我價值,更要牢記一人富不是真的富,共同富裕才是最終追求目標。大學生村官在創業富民中可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困難,需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和頑強拼搏的精神,更要向農民、領導、同事虛心學習請教。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把握好每一個細節,不辜負黨的殷切期望,努力為推動當前美好鄉村建設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