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上午,濟南市天橋區濼口街道讀高一的王素蕓收到了一張“連心卡”,撥打上面的手機號就能獲得生活和學習上的幫助,而提供幫助的人是來自天橋區的17名大學生村官志愿者。由他們發起的天橋區首支“晨曦”大學生村官志愿服務隊今天正式成立,其首場“陽光苗圃”志愿服務活動同時啟動,志愿者們在啟動現場給轄區7名特殊少年兒童贈送了“連心卡”、圖書和生活用品等。
既是“村官”又是“志愿者”
對于剛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生村官們來說,讓他們同時組織、參與各類社會公益活動,是否會影響他們的本職工作?作為村官的“娘家人”,天橋區委組織部從來不會提出這樣的質疑。相反,他們一直鼓勵和支持大學生村官參與志愿服務,
往年還將村官參加公益活動、義務服務群眾的情況作為單獨的加分項目,列入年度考核內容。“我們要把志愿服務隊打造成他們扎根天橋、服務天橋的‘第二平臺’、‘第二崗位’。”天橋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范曉琨說。
經過近3個月的策劃與組織協調工作,今天上午,天橋區率先在全市成立“大學生村官志愿隊”,為轄區內城郊地區年齡在6-16周歲的孤兒、單親、殘疾、貧困、留守兒童提供各類志愿服務。經過志愿者實地走訪和聽取村民意見,確定了首批幫扶對象30名,且均與志愿者成功結對。“這支隊伍最大的特點是隊員既是志愿者,又是村官,這就要求他們既要做好本職工作,又要組織好參與好志愿服務工作,是個很好的鍛煉機會。”共青團天橋區團委書記姜輝祥說。
“一對二“式輔導提供各類志愿服務
“每周提供不少于兩小時的義務家教、心理輔導;每月給孩子們寫一封信;每季度帶領孩子們開展一次參觀博物館、郊游或素質拓展活動……”除了啟動儀式上送的物資外,這支志愿者隊伍還將為孩子們提供這些精神等領域的多類型服務。
據志愿服務隊負責人宗璇介紹,“陽光苗圃”只是志愿隊策劃的系列志愿活動的“第一站”,他們將利用好社會各界力量優勢繼續組織類似活動。
目前,在天橋區委組織部的支持、協調與幫助下,村官志愿者們紛紛發動身邊同事、朋友參與其中,已先后吸收了選調生、年輕公務員、社會各界人士等30多名報名參加,募集了一批圖書、文具、衣服等物資。其中,還有一家企業認捐了一所“鄉村圖書館”,方便鄉村孩子讀書學習。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愛心人士加入其中,“晨曦”志愿者隊伍的規模正在逐步壯大。
巧用“妙招”吸引“村官”扎根天橋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晨曦”大學生村官志愿者隊成立之前,天橋區已經有了不少這支隊伍的“身影”:堤口路街道堤口莊社區村官葉勇策劃組織成立過“星火志愿服務隊”;北園街道鳳凰山社區村官邵媛在村官中發起組織過“送消夏晚會進社區”活動……在天橋,此類志愿服務活動層出不窮,這是因為天橋區一直高度重視大學生村官的培養和鍛煉。“每當有村官提出組織志愿服務活動時,我們都會主動靠前,為他們創造各種條件,保護他們的積極性。”范曉琨說。
為了吸引村官“精英”扎根天橋,天橋區委組織部通過落實待遇保障、加強幫帶培養、抓好履職盡責等措施,確保他們“待得住”、“起步快”、“干得好”,鼓勵支持村官以“志愿者”形式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服務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