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壽縣美麗的西湖湖畔,有一群可愛的年輕人在開拓著自己的青春事業,他們扎根農村、艱辛創業,像一群高歌的大雁引領著鄉親們的致富路。在這里,有一家成立不久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特別引人注目,那就是永壽縣首家藝術剪紙合作社,它的創辦人是一名普通的大學生村官嚴立明。
2011年,畢業于西安外事學院的嚴立明,通過省市選聘,成為永壽縣甘井鎮南上宜村的大學生村官。還差四歲就到而立之年的他,自從走出校園、步入農村工作以來,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心中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能讓鄉親們早日富裕起來,過上更加幸福的日子。
于是,他努力尋找著一條適合鄉親們共同致富的路子。在他的心中,這個項目不僅要能使鄉親致富,而且還能培育村民追求高尚生活的情趣。因為在平時和村民打交道的過程中,他既感受到了農民淳樸厚道、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美德,也看到當前農村部分群眾仍然存在觀念守舊、墨守陳規、滿足現狀等現實問題。這一切讓他深深的體會到,干工作、創事業不能只憑一股熱情,必須從村民最關注、最關心的地方入手,從思想深處與村民產生共鳴。
在一次入戶走訪中,當他看到北莊村83歲老人張彥娥精湛的剪紙作品時,他不僅被剪紙作品的藝術所折服,也似有所悟,覺得這應該就是自己幫助群眾創業致富的道路。因為當地村民都喜好剪紙藝術,可以使剪紙藝術發揚廣大,同時還能活躍群眾的農閑生活,對提升群眾的思想觀念很有意義。在深入了解之后,他才知道,如今已83歲的農村婦女張彥娥,就是在這塊沃土上成長起來的,她從11歲開始潛心學藝,到現在已有70多個春秋,剪紙不但在她手中得到了傳承,而且也使這門藝術達到了更高境界,如今她的徒弟已經有30余人。這些更加堅定了他發展藝術剪紙事業的信心,決定就用張彥娥的名字建立藝術剪紙合作社。
主意已定,就得付諸行動。他通過網上查詢、現場咨詢等渠道了解建立合作社的規范程序,并第一時間向縣委組織部及鎮政府領導進行了匯報,得到了他們的支持。為了解決合作社的資金問題,他主動找親戚朋友湊了2萬元,并動員同鎮的3名大學生村官參與進來,發揮各自特長促進合作社的建立。
憑著一股闖勁和切實可行的想法,經過兩個月的不懈努力,“張彥娥專業藝術剪紙合作社”終于成立了。合作社駐地就設在張彥娥居住的北莊村,在她的技術培訓指導下,作品創作、內容創新等都井井有條的進行著。僅僅半年時間,合作社社員創作剪紙作品達一千多幅,經濟效益達十萬多元。最讓嚴立明欣慰的是,創業解決了當地70余名村民就業,在促進致富的同時,也引領了群眾生活的新風尚。
回顧創業路上的點點滴滴,從確立發展目標、解決資金困難、辦理合作社手續等,經歷了不少的艱辛,但當看到村民露出一張張的笑臉,他覺得付出的一切都值了,而且對合作社未來的發展也充滿了希望。他說:創業要有激情,更需要理智,在選擇創業項目時,必須調查研究,虛心求教,把農村資源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因地制宜,這樣創業的成功率才高。他相信,在今后的創業道路中,他將在農村這個廣闊的舞臺上,更加出色地展現人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