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縣周家鹼鎮后灣村副主任張靜,今年28歲,2010年9月,她懷著“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憧憬,考取了大學生村官,被分配到子洲縣周家鹼鎮后灣村。
后灣村位于子洲縣城西25公里處,村民們的主要收入來自粉條加工和養殖業。初到這里,張靜擔任村副主任,協助村主任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為了增加農民收入,張靜一連數天走訪農戶,熟悉村情,跟農戶們拉家常,了解他們的需要,探索增收途徑。通過調研,張靜了解到該村粉條加工設備陳舊,技術水平低,用水用電困難。于是,在鎮政府和村“兩委”的幫助下,通過協調,向電力部門求助,投資了80多萬元,安裝了4臺100安的大型變壓器,全面進行了農電網改造。同時,村“兩委”班子組織粉條加工戶80多戶入股,成立了“悠久牌”“鑫盛牌”“正陽牌”“寶來鵬”4個粉條專業合作社,對粉條進行精加工、細包裝,年生產粉條8萬余箱,額外創利100多萬元。與此同時,村委會組織村民采取自愿入股、集體管理的辦法,投資100萬元新建洋芋廠1個,日加工洋芋5萬斤,既解決了粉條加工原料外調難的問題,也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利潤,增加了粉條的年產量,緩解了洋芋滯銷的局面。
粉條加工戶的錢袋子逐漸鼓起來了,可不少其他農戶依然處于貧困中。她走訪發現,后灣村這個地方生態環境優美,有很大的養殖潛力,很適合發展現代農村養殖業,她了解到不少農戶都喜歡養豬、養雞,搞大規模養殖應該能成為這些村民的增收渠道。張靜通過向子洲縣畜牧部門爭取扶持資金、從銀行貸款等方式,幫助10余戶農民發展起了養殖業。梅花香自苦寒來,歷盡艱辛,通過科學養殖,后灣村現在有大型養殖場8個,其中養牛場1個,存欄200多頭;養豬場2個,存欄400多頭;養羊場3個,存欄1000多只;養雞場2個,存欄2萬多只。為了生態養殖和防疫的需要,張靜利用農家書屋里面的書籍,組織村民們學習各類防疫知識,并成立了監測小組,確定監測人員,每天按時對牲畜進行檢測。
3年來,后灣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建的兩個水塔解決了80多戶、440多人的飲水問題,全村90%的住戶用上了自來水;安裝了幾十盞路燈;村里的主要干道都用水泥進行了硬化;村委會大院的各種體育器材成了村民們茶余飯后的最愛。她的工作得到了鎮政府的充分肯定,2011年度和2012年度,后灣村連續兩年被子洲縣黨委政府評為“先進黨支部”和“先進村委”,而她本人則連續兩年被周家鹼鎮黨委政府評為“優秀工作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