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的能力,堅持自己的夢想。
梁麗娜是全村“學歷最高的”。研究生畢業時,老村支書找到她,希望她回家鄉當村官。
“帶領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也正是梁麗娜長期以來的夢想。于是,她頂著家人反對的壓力,毅然回到家鄉廣西陸川縣烏石鎮陸河村擔任村干部。
在一些人看來,讀了這么多書,又回到村里,特別“沒出息”。他們不相信梁麗娜能作出什么成績。“他們越說不行,我越要嘗試一下。我都還沒做憑什么說我不行?”
憑著這股“倔”勁兒,梁麗娜開始了她的村官生活。起初,她覺得自己從小在村里長大,對村情比較了解,也沒有生活上的后顧之憂,開展工作應該不成問題。可真正干起事來,她才發現村干部真的“不好當”。
陸河村不富裕。“道路情況特別差,田地灌溉難,問題一大堆。”梁麗娜這樣形容當時的陸河村。那時,坐在村委會“上世紀70年代蓋起的瓦房”里,看著不時從天花板上掉下的蟲子,梁麗娜告訴自己:“要想改變,總要有人站出來做點努力。”
梁麗娜決定,從基礎設施建設開始改變村民的生活。修路、建衛生所、建活動中心……為了增加村民收入,梁麗娜帶領大家種植花生、藥材。許多從前空置的荒地,都被村民承包起來,搞連片種植。“看著大家都行動起來,心里特別開心。”
改變硬件設施不難,難的是轉變村民觀念。在“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開展之際,梁麗娜和其他村干部帶頭清理垃圾。“起初村民都覺得我們干傻事,現在他們也能主動把垃圾丟到垃圾池去了。”梁麗娜說,“我的秘訣是從孩子抓起,帶著孩子一起做,潛移默化去影響其他人。”
梁麗娜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為此,她不但申請資金改造了村里的小學校舍,修建了教室宿舍,還提出設立“獎學金”的建議。有時,梁麗娜也會暫時被困難“擊敗”,只想“撇下一切走人算了”。可每一次她還是說服自己堅持下去。“做什么事情都會遇到困難,人生就是這樣。”梁麗娜笑道,“再說我要是真的走了,以后就沒臉回家了。”
2012年,梁麗娜被村民評選為陸河村黨支部書記。2013年,她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現在,把陸河村建設好,就是梁麗娜最大的心愿,“我不敢說自己會一輩子待在這里。但只要我在這里一天,就會盡量把手頭的工作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