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下午1點多鐘,陳墩村黨總支書記張華和村委會主任曹建軍,安排挖機到20組,修建防滲渠道。張華說:“這塊地連片200多畝,剛流轉好,將搞大棚蔬菜種植。 ”
張華和曹建軍,一個27歲,一個24歲。鎮黨委組織委員王冬說:“他倆剛到村里,都是書生模樣,幾年下來,曬成了地道的‘農民色’。 ”
張華考上大學生村官后,分到陳墩村做村黨總支書記助理,2011年6月,當選村黨總支副書記,去年8月,當選為村黨總支書記。曹建軍,2011年考上了大學生村官,分到五甲鎮福利村,任村黨總支書記助理,去年年初,當選陳墩村黨總支副書記,同年11月,當選為村委會主任。
近兩年來,五甲鎮采取結對幫扶、一線鍛煉、對口交流、考核評優等辦法培養年輕干部。張華說:“剛報到時,鎮上就安排一名黨委委員與我們大學生村官結對,還簽訂了幫扶協議,有了師傅帶,我們很快熟悉了村里的各項工作。 ”
20多歲的年輕人能挑起村里工作的大梁嗎?面對村民的質疑,兩名年輕人拿出了十足的干勁。去年,他們在村里開展土地掛鉤整理,填補廢溝呆塘,增加土地60畝,一次性獲得上級補助65萬元。去年11月,引進了村里第一個農業項目——盛鑫山羊養殖基地,年出欄萬頭山羊。這個項目不僅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1.5萬元,還帶動50多戶村民養殖山羊,每戶年增收近2000元。去年,村集體收入89萬元,同比增長345%。張華說,今年能達到120萬元。
今年上半年,陳墩村又陸續引進大棚蔬菜種植、家庭農場等3個農業項目,需要流轉土地1000畝。張華、曹建軍帶著村干部,僅用20天就做通了100多戶村民的思想工作,完成土地流轉任務。
村集體有了錢,該用在哪里?兩名年輕的村干部有著他們的思考。去年剛當選為村黨總支書記時,張華鄭重向村民承諾:“3年任期內,一定要讓每戶村民都走上水泥路。 ”張華經過實地勘察,陳墩村尚有14公里的道路沒有硬化。去年,他們向上爭取修路指標,村里拿出25萬元配套資金,為村里修建了5公里水泥路。今年,他們還將修建5公里。張華說:“3年肯定能完成水泥路‘組組連、戶戶通’的目標。 ”
今年,陳墩村還將投入80萬元,改建農民紀念堂。20組村民肖杰說:“張華和曹建軍他們雖然年輕,但特別能吃苦,干事果斷,不到一年時間,讓我們看到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