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qū)郝堂村,被稱為"中國鄉(xiāng)村的‘新農(nóng)村建設’探索者"。雖然按照郝堂村主任胡靜的說法,他們只是在進行新農(nóng)村建設,沒想到把郝堂打造成景區(qū),但無心插柳柳成蔭,今天的郝堂已真正成了一個游人如織的景區(qū)。郝堂能達到今天這樣的模樣,除了當?shù)卣闹匾暋⒋甯刹康挠H力親為外,還有大學生村官的一份功勞。
目前郝堂至少有4名大學生村官,但由于他們都在忙自己的工作,記者只見到了其中一名大學生村官——郝堂村主任助理朱菊。朱菊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長的郝堂本地人,大學畢業(yè)后就直接在村里“上班”了,她不僅人長得漂亮,工作起來也風風火火,是個人見人愛的姑娘。村主任胡靜說,郝堂的幾名大學生村官干工作都是這種風格,他們正在通過自己的努力,打造更加美麗的郝堂。
朱菊還是岸邊茶座——“岸芷軒”的負責人,“岸芷軒”是一個集茶座、書屋、藝術品欣賞于一體的休閑木屋,在郝堂村的圖書館開放之前,這里不僅是村民、游客讀書、品茶的地方,也是郝堂村的一個“著名景點”,堪稱村民的“精神家園”。而朱菊,每天就在這里守望著自己的“精神家園”,同時通過自己的辛勤工作,憧憬著郝堂更加美好的明天。
說起家鄉(xiāng)郝堂村,她很自豪。村路依山沿河,路面是用碎石鋪的,瓷實平整。雨水從地面可直接滲入地下,絲毫不影響山區(qū)水系的流動。 朱菊笑著說,郝堂村很好找,春天跟著映山紅和紫云英走,夏天找荷花,秋天遍地野菊會為您帶路,冬天那些百年的老樹為您當路標。
充滿詩情畫意的小村是一名畫家和幾位來自臺灣、北京的鄉(xiāng)村建設者共同設計的,村民們參照著圖紙進行建造。"我們的理念是把農(nóng)村建設得更像農(nóng)村,農(nóng)民唱主角,我們村官是協(xié)作者。"朱菊很謙虛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