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世代農民家庭的90后青年張文軒,從甘肅隴東學院畢業后,2013年9月經省委組織部選聘到甘州區梁家墩鎮太和村任黨支部書記助理。兩年來,他真心融入群眾,真情投入農村,虛心學習、深入調研、扎實工作,為太和村新農村建設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他以自己的生動實踐和田間地頭動人的故事追逐著人生的夢想,奏響了當代大學生村官“新知青”的時代強音,受到了廣大干部群眾的“點贊”。
強化理論提素質
為了從“大學生”到“村官”的角色轉換,他堅持每天駐村,深入村社走訪農戶,聽取富民強村的意見建議和農民發展的真實愿望,隨手將群眾的“心聲”一點一滴的記在小本子上,他白天走村入社訪農戶、認“窮親”,晚上努力學習政策理論、實用技術苦練“內功”,同時,虛心向村里的老黨員、村社干部學習農村工作的方法和實踐經驗,真誠與農民交朋友,不長時間他成了地道的“太和人”。他始終牢記“加強組織,服務農民,促進和諧,歷練人生”的目標要求和“6+1”的崗位職責,在市、區組織部門和鎮黨委的關心和培養下,嚴格要求自己,不怕吃苦耐勞,立足崗位做奉獻,在學習中不斷成長、在實踐中錘煉作風,練就了扎根基層,服務農民的新本領。
立足崗位當“五員”
農村工作的歷煉,培養了他堅韌不拔、吃苦耐勞、樂于奉獻、頑強拼搏的精神品格,立足于大學生村官崗位積極爭當“五員”。他不斷加強政策理論學習,從中央一號文件和各項惠農政策,到市、區建設新農村的決策部署以及村規民約,總是不厭其煩地宣傳到農戶,及時將一事一議、新農合、農村居民養老保險等宣傳資料在村公開欄和黑板報中逐項粘貼或書寫宣傳,前來圍觀的群眾看后總是問這問那,張文軒總是耐心的回答每個村民的問題,就這樣他和村社群眾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把最新的政策信息傳遞給群眾,好了農村政策的宣傳員。在工作中,他不懂就問,虛心上進,與同事們保持著和諧的人際關系。根據黨總支的安排,他精心制定黨建工作方案,黨員遠程教育學習計劃,組織兩委班子和全體黨員,及時學習黨的政策理論,借助遠教平臺網站資源,強化黨員學習管理教育,轉變發展觀念,為全村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切實增強了村兩委班子為民辦事的能力,好了合作共事的助理員。基層干部只有貼心為村民服務,才能受到群眾的信賴和支持。2014年6月,太和二社蔣興昌老人因病住院后,在繳費時發現沒有合療信息,家人焦急萬分,他聞訊后及時到鎮合管辦詳查信息無誤,無奈只好到區合管辦與醫院銜接,發現姓名輸入錯誤,沒有及時更正銜接,他幫助家屬提供資料更正信息,核實報銷了醫藥費用2.4萬元,后來患者家屬到村委會多次致謝,他成了真心為民辦事的服務員。近年來,太和村圍繞項目建設、蔬菜種植、畜禽養殖、商貿物流和勞務輸轉,大力發展特色支柱產業,依托嘉禾5萬噸冷鏈物流園區建設,他配合村兩委班子成員,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原有嘉禾冷鏈項目的基礎上,新引進投資2.4億元的甘肅順意生物科技、興明包裝公司、聚優衡器等項目11個,發揮了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他積極為建設太和 “美麗鄉村”出謀劃策,與村兩委共同編制該村發展規劃,建成太和家園住宅小區住宅樓10棟291戶,配套小區道路、照明、綠化、給排水、電子監控、地源熱泵等基礎設施。積極協助村黨總支爭取文化、體育項目,安裝了籃球架、乒乓球臺、健身器材,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張文軒成了重點項目的戰斗員。圍繞全村社會管理創新,注重發揮矛盾糾紛“調解員”作用,經常進村入戶,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和調解工作。通過以政策、法律法制進行宣傳教育,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細致地做說服教育,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在萌芽之中。至目前,他組織參與重點項目和農民矛盾糾紛36起,調處率達98%以上,建立完善社會矛盾調處新機制13項,成為村里矛盾糾紛的調解員。
一心為民辦實事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張文軒同志把農村當做展示青春的舞臺,在平凡的崗位上奮發有為,不斷成長進步。他深深體會到只有扎根農村,服務群眾,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聚集事業成功的正能量。在村兩委的支持下,他先后組織召開群眾會30多次,宣講法律法規和惠農政策21場1600多人次,編印各類信息資料4000多份,架起了黨和群眾的連心橋。剛到村任職時,正好趕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費的收繳和信息核對,于是他主動擔起民政助理員的角色,白天入戶宣傳收費,晚上整理資料校對信息,他克服各種困難,與同志們密切協作,在全鎮率先完成了兩項工作的收費及信息核對任務。結合“雙聯”行動,組織雙聯干部積極開展結對扶貧,太和村80%的農戶都有了增收產業,目前已致富脫貧。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他深入田間地頭、走家串戶,通過開展“四式教育”、“三強化六幫扶”活動,與干部群眾談心交心,圍繞反“四風”,查找和解決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使村兩委班子和成員查找問題畫像準確,并對癥下藥提出整改措施,建立完善了長效機制,形成了作風建設新常態,推動了各項工作的順利落實。在第八屆村兩委換屆選舉、環境衛生整治、農村改炕、柴草清理和消防隱患排查、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等重點工作中,他總是及時掌握政策,督促村社開展工作,整理軟件資料,市、區多次督查中,太和村各項工作都有特色,得到了組織的認可和群眾的交口稱贊。他擔任“村官”不長,但太和村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該村先后被市區委、政府授予市級文明村、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四化”示范村、“平安村”等榮譽稱號。由于工作業績突出,鎮黨委決定他擔任鎮團委專職副書記,交給了他沉甸甸的重擔,成了年輕干部的領頭雁。對于今后的發展,張文軒滿懷信心的說:“我是農民的孩子,我要用勤勞汗水在廣闊天地間書寫無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