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村串戶,發現創業商機
2012年8月到村任職后,陳建盤虛心向經驗豐富的老黨員和老干部請教,學習工作方法和技巧,挨家挨戶走訪,全面熟悉村情民意,并在閑談中宣傳農村環境衛生整治、規范村民建房等方針政策……全村192戶他都逐一走訪過?!坝辛岁惤ūP這個助理,村里辦事效率提高了,新農合、新農保的征收率都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基層黨建、規范村民建房、環境衛生整治等多項指標位居四都鎮年終考核前列。”說起陳建盤,溪塘村村主任鐘為龍豎起大拇指。
在走家串戶過程中,陳建盤發現生豬養殖市場前景廣闊,而且在四都鎮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于是萌發了建立生態養殖場的念頭。2012年,他找到新龍村的養殖戶鐘平良,準備在現有養殖場的基礎上擴大規模,實行生態養殖。當時鐘平良的養殖場只有50頭豬,正想進一步發展產業,兩人一拍即合。當年,他在鎮政府的扶持幫助下,以原有養殖場為基礎建了一個生態養殖場,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學生豬倌。
2013年,他的養殖場存欄母豬30頭、一年能出欄商品豬400頭,正常年份一年能賺8萬元。看到陳建盤第一年養豬就賺了錢,村里咨詢的人多了起來,他不厭其煩地解答村民們的問題,鼓勵大家在原有基礎上發展生態養殖。漸漸地,發展生態養殖的村民多了起來,為形成品牌,開拓市場,陳建盤組織幾個養殖戶成立了“桂東縣劍宇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養豬事業也漸入佳境。
拓展產業,實現生態循環
沿著一條通村公路走到盡頭,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種植養殖合作社,幾排干凈整齊的欄舍,中間幾個碩大沼氣池,周圍是茂密的果林,眾多山雞在林間覓食,這就是陳建盤的生態高效循環種植養殖基地。
在養豬過程中,陳建盤發現養殖場廢棄物較多,豬糞污染較大,他絞盡腦汁,開發了一條生態高效的循環發展路子。建立沼氣池處理養殖場產生的廢棄物,沼氣池內的發酵物是果林生長的優質飼料,林間可以發展山雞養殖,就這樣,他的生態高效循環種植基地逐步建設起來。在發展過程中,他又發現發酵物還可用來養魚,下一步,他準備開挖幾個魚塘,把合作社打造成以特種野豬養殖為主,以林果種植、魚養殖及其他高效益作物經營為輔的立體、循環、生態、高效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加農戶的模戶,帶動其他群眾進行種植和養殖。目前,合作社注冊資本58萬元,占地面積5畝,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現母豬存欄80多頭,年出欄生豬1300頭以上,黃桃、錐栗林果種植面積10多畝,散養山雞200多只。
閑不下來的陳建盤又瞄準了黃桃、仙草(各種涼茶原料)、油菜種植等項目,他帶領村民挖掘四都鎮的生態種植優勢,種植黃桃200余畝,種植仙草100余畝、油菜500余畝。每到花開時節,黃橙橙的油菜花一望無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留念、拍照,帶動了四都鎮旅游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