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村官們正在根據訂單包裝發貨。 葉 鵬 供圖
在安徽省寧國市仙霞路這條不起眼的小巷里,“好蔬記農產品貿易有限公司”的牌子顯得格外醒目,當地多家媒體曾聚焦這里進行報道。不僅因為這是一家由9名大學生村官抱團創辦的企業,還因為這家企業嫁接了互聯網因子,擔負起農業轉型發展“孵化器”的角色。
“創辦這家公司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大伙兒一道迸出的智慧火花。”寧國市仙霞鎮仙霞村黨總支書記助理、 “好蔬記”牽頭人葉鵬告訴記者,寧國市風光旖旎,農特產品種類豐富,品質優良。但因為信息不對稱,好貨賣不上好價錢,農民收益十分有限。他舉了一個例子,他任職的仙霞村是早筍的主產區,然而去年竟然淪落到送給人挖都沒人理會的地步。村官徐俊和楊露露也反映,他們所在的村同樣存在類似問題。
“既然‘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我們何不在淘寶上開個網店,向同學朋友推介本地特產山核桃和筍干呢?”葉鵬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同,三人一拍即合,共同組建成立貿易公司。
3名大學生村官中,有的擔任第一書記,有的是副書記或書記助理,但都立志要做一名“好書記”。于是,諧音“好書記”的“好蔬記”公司去年12月初正式注冊成立。消息傳出,吳珊、揭亞東、程霏、盧夢婷、金珊、周冰潔等6名大學生村官也紛紛要求加盟,創業團隊由3人擴大到9人,平均年齡25歲。“好蔬記”因此成為寧國市大學生村官抱團創業的“第一品牌”。
萬事開頭難。創業之初,公司面臨資金難題。為了省錢,他們租下了一間舊房子,自己動手刷漆鋪地,揮毫潑墨裝飾墻面。白天各自忙著村里的工作,晚上在公司加班加點。“幾乎每天都要熬到夜里12點。”葉鵬感慨,團隊里每個人都瘦了一圈,但公司的發展思路愈發清晰了,就是通過搭建綜合電商銷售平臺,專注于山核桃、竹筍、木耳、香菇、茶葉、火烘魚、板栗等農特產品品牌推廣,進而帶動發展有機蔬菜、瓜果采摘及休閑體驗式的生態觀光旅游。
“好蔬記”淘寶店開張不久,便帶來無限驚喜。“今年,品質較好的黃花云尖在網上售價達到700元一斤,普通的茶葉也賣到500元一斤左右,比去年農民自銷的價格漲了兩到三成。筍干市場售價是9元一斤,我們收購是14元一斤,網上售價則是20元一斤。”葉鵬說,淘寶店上線第一個月,線上的交易額就達到了4萬元左右,成單量超過200單,原本持觀望態度的村民也爭相背來家里的土特產,希望通過“好蔬記”銷售出去。
寧國市巖山竹筍專業合作社,是與“好蔬記”團隊合作的第一個合作社。在村官們的建議下,合作社嘗試將鮮筍做成筍干,搭乘“好蔬記”銷售快車。“不僅提高了筍子的附加值,還拓寬了銷路。”合作社負責人楊茂彪說,接下來想跟“好蔬記”進行有機食品合作。目前,“好蔬記”已簽約家庭農場10家,合作社5家。讓大伙更為興奮的是,還有一家風投看中了“好蔬記”品牌價值,主動提出投入20萬元,助力“好蔬記”做大做強。“有人關心是一種認可,但我們必須穩扎穩打。”葉鵬說。
如今,村官們還陸續開通了手機微店,開辦了一家直營門店。“下一步,我們將著手與安徽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對接,嘗試建立產學研農業生產基地及有機蔬菜、瓜果種植采摘園,實現實體基地和網絡銷售同步運營,形成更大的示范帶動作用。”葉鵬講述著公司的前景,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