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小劉來了啊,快帶大家進來吃西瓜。”一見到大學生村官劉彪,漢壽縣軍山鋪鎮月明山村村民龔大叔兩口子就熱情地把客人請到屋里坐,還從冰箱里拿出了冰涼可口的西瓜。我們和劉彪一路上走,鄉親們見他就好像見到“財神”似的,都要請他到家里講點種田發家的事兒。一個才走出大學校門不久的學生伢,是什么魔力讓月明山的村民如此喜歡他呢?
大學生村官承包1000畝稻田虧損40萬元
劉彪是90后創業大學生村官的一個縮影,見到他,筆者的第一感受就是帥氣、陽光、謙遜。2012年6月他從懷化學院音樂表演系畢業,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漢壽人,他的夢想就是能在家鄉創業,帶領村民致富。
2012年8月,劉彪考取了漢壽縣大學生村官崗位,被安排在軍山鋪鎮月明山村工作。在村里工作半年后,他發現由于鎮里交通發達,打工賺錢多、來錢快,好多老百姓都外出打工了,本村的一些水稻田出現了拋荒的情況。他想村里沒有其他的實體企業,要想搞活經濟,提高村民收入,還得在土地上做文章。
于是他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從2013年開始,承包下村里1000多畝的水田,走規模化、機械化種植水稻的創業路。他和村民簽訂了為期3年的土地流轉合同,不僅每年給租金,國家糧食補貼全部給村民,而且還聘請村民到他的稻田里干活,按人均每天150元的標準發放工資。但天有不測風云,2013年夏天遇到了大旱災,他承包的水稻田因缺水減收或絕收,當年就虧損了40多萬元,全家幾乎陷入了絕望的境地。
揚帆起航再出發 年純收入達50多萬元
鄉親們看到這樣的情形,好心地勸劉彪放棄這個決定。村里有長者對劉彪說:“伢兒,你一個大學生,反正在村里也待不了多久,你虧了,咱村民的租金可以少收或不收。現在改弦更張還來得及!”
當時,劉彪不但要安慰家人,內心還要承擔創業失敗的壓力,他說那段時間是他最難熬的日子。多少次他一個人晚上跑到水稻田里冥思苦想:我的任務就是要當好村官,做發展的帶頭人,現在不但沒有做好本職工作,而且還沒有兌現土地租金,就這樣放棄,豈不失信于民,今后還怎么在村里工作,怎么面對老百姓?!痛定思痛后,他決定再干一年,于是在銀行貸款20多萬元,首先付清了租金和村民工資,兌現自己的承諾、維護自己的信譽。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14年,他從頭再來,從省城請來了水稻技術員,還聘用村里幾位種植水稻的行家里手作為長期員工,在這一套固定專業班子的打理下,抓好播種、施肥、防病除蟲、抽穗等關鍵環節。這一年他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平均每畝水稻利潤有400多元,純收入達50多萬元。同時,還為村里30多名剩余勞動力長期提供工作,全年為100多名村民發放工資17萬多元。
稻花香里說豐年 不改初衷惠鄉鄰
7月29日下午,筆者在龔大叔家里見到劉彪時,他做完急性囊尾炎手術沒幾天,上午才從醫院拆線,下午就到月明山村的水稻田里來察看,他說從目前的長勢來看,估計今年也能有50萬左右的純收入。看著綠浪翻滾一望無垠的中稻,小劉臉龐洋溢著“稻花香里說豐年”的喜悅。
龔大叔直人直言:“村里的群眾都喜歡小劉,3年里,他不僅兌現了合同租金,還讓在家的勞動力人均每年收入增加了3000多元。如果他想干,我們還愿意把水田租給他,讓他繼續帶著我們干。”
今年是劉彪在村里任職和承包合同的最后一年,我問他合同期滿后還會不會繼續干下去,他說只要鄉親們同意,他將努力干下去。今年在人社部門的幫助下,他還獲得了10萬元的創業無息貸款。他說貸款將用于購置幾臺機器,今后還打算建一個烘干場和儲藏倉庫,走現代化農業發展道路。
“我會堅持,因為堅持才有希望;我會努力,因為努力才能成功;我會扎根,扎根才能實現初衷。”劉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