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市村官譚貞娟的創業:俯首甘為孺子牛
2015-10-13 13:41:00
譚貞娟一個89年出生的倔強女孩,2012年7月畢業于贛南師范學院,同年9月考錄為都昌縣鳴山鄉界牌村村委主任助理,于是她與農村結下了不解之緣……
和許多年輕的大學生村官一樣,在剛上崗之初譚貞娟除了在辦公室打打雜,就是無所事事,為此她心里總存著疑慮:都說農村天地大有作為,可“為”什么?怎么“為”?現實的混沌與迷茫不禁讓譚貞娟重新定位她的工作性質,重新思考她的工作方式。于是她化被動為主動,走家串戶的到村干部家、農民家拜訪,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譚貞娟不僅在廣度和深度上了解農村和農民,還學到了書本上許多難以學到的做人做事的秘訣。在一次做民情民意調研中,她同派出所的民警以提升公眾安全感為契機,通過進村入戶與百姓拉家常的方式來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并搜集村民對基層干部的意見和建議,調研中農村老弱病殘幼的“空殼”景象深深的觸痛了譚貞娟,就這樣一顆帶領農民致富,改變農村“空殼”現象的種子在她的心里生了根發了芽……
2012年端午,譚貞娟自己動手首次從樂平引進8頭江南小水牛,通過半年養牛實踐,她掌握了常見牛的疾病知識。縱觀近年來的牛肉市場,她發現養牛業在未來五年內將迎來商機。為此她決定全力以赴走上一條帶領大家創業致富的“牛倌”之路。
由于首次養牛沒有過多的經驗可參考,譚貞娟就采取了最傳統的養殖方法:深山放養法,然而3個月下來卻發現牛漲勢緩慢。但也得出經驗:深山里的草質和氣候不是很適應水牛的生長。2013年春天她又將牛移至田野中放養,3個月之后發現漲勢還是不明顯。后來在查閱相關資料之后譚貞娟才發現原來是江南水牛自身的特點決定它的漲速有限,為此她走南闖北從各地引進良種牛。在2013年5月她分別從彭澤和湖北購進了12頭摩拉大水牛,據觀察其漲速是江南水牛的2倍。
來源:中國江西網
作者: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