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夏至剛過,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濯田鎮美溪村迎來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彩旗漫卷,燈籠高懸,千年古樟蒼翠如蓋,村道兩旁的長貢桌上,家家戶戶奉上精心烹制的金黃番鴨與清香撲鼻的黃米粄,一場延續百年的客家民俗盛典——濯田“百鴨宴”盛大開啟。這不僅僅是一場非遺盛宴,更是美溪村在鄉村振興大潮中,借文化之帆破浪前行的生動寫照。
百鴨宴現場。(濯田鎮黨委供圖)
美溪村地處汀江與涂坊河交匯處,自古舟楫便利,物產豐饒,得天獨厚的水域滋養了肥美的番鴨,它們以河中螺螄魚蝦為食,成就了百鴨宴上那一盤盤令人垂涎的佳肴。在裊裊香煙中,緬懷先賢功德,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來年豐收的古老儀式,歷經歲月沉淀,已升華為美溪村的文化地標。
百鴨宴航拍圖。(濯田鎮黨委供圖)
2018年,“長汀濯田百鴨宴”成功列入龍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這一傳統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越劇悠揚的唱腔在古戲臺上回蕩,舞龍船歌展現著水鄉的靈動,摸魚抓鴨等趣味活動引來陣陣歡笑。正如山歌所唱:“上好米酒客人嘗,金黃鴨子多排場,傳統古戲臺上演,道場錫角嘟嘟響……”非遺民俗在活態傳承中煥發勃勃生機,成為吸引四方游客、凝聚鄉情鄉愁的閃亮名片。
“這是村里最重要的節日,無論在外多遠,鄉親們都會盡量趕回來。黨員同志們更是帶頭組織、積極參與,確保活動有序進行。”村黨支部書記謝汝清介紹。
美溪村的鄉村振興畫卷,正以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底色徐徐鋪展。村“兩委”緊緊圍繞“打造生態美麗鄉村”的藍圖,將非遺傳承巧妙融入發展大局。百鴨宴這一文化IP,日益成為撬動鄉村發展的有力支點,它不僅召喚著外出務工的村民與外出能人回歸故里,更以其獨特魅力吸引著外部目光,為鄉村旅游與特色農產品的推廣開辟了通途。清澈江水滋養的番鴨、新稻制成的黃米粄,從祭臺走向市場,成為富民增收的“金鑰匙”。
村民、游客在進行摸魚抓鴨等趣味活動。(濯田鎮黨委供圖)
當古樟樹下龍獅歡騰之時,美溪村百鴨宴的裊裊香火,既升騰著對古老傳統的虔誠敬畏,也昭示著對未來的美好期冀。美溪村的實踐深刻印證:守護非遺“煙火氣”,便是點燃鄉村振興的“長明燈”。在傳統與現代的共振中,這座汀江畔的村落,“烹”出了屬于自己的幸福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