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都8號了,要是10號還播不上玉米,這地就改種大豆吧,現在大豆國家還給補貼1公頃900元,效益也差不了”,“要是不下雨就播上了,也行,我看也得播大豆了”。5月8日,黑龍江墾區建邊農場大學生村官張海洋正和種植戶一邊踏查墑情一邊聊著下一步的打算。連日來,建邊農場的大學生村官們紛紛活躍在春播一線,和種植戶們面對面、心貼心交流,扎扎實實推進春耕春播工作。
位于北緯50度的建邊農場由于地理位置和氣候限制,作物選擇有限,農場大學生村官為增加種植戶收入,積極融入農場,把基層生產當作課堂,把實踐當作課本,把職工群眾當作老師,甘當“小學生”,甘做“小徒弟”,向“土行家”們取經,成為春耕生產的“田秀才”,服務群眾的好幫手。
近年來,大學生村官越來越多,很多不懂農事,沒有農業科學知識和實踐經驗,服務“三農”力不從心。為破解這一難題,該場在大學生村官中開展“需要什么,培養什么;缺什么,補充什么”活動,通過示范教學、農家課堂等方式,在春播一線對大學生村官實行“點單式”、“數字式”培訓充電。幾年下來,大學生村官已成為滿腹農經的行家里手,成為助農業增收、種植戶增效的一支主力軍。
據了解,該場大學生村官還與農場的10多名“土專家”組成了一支“智囊團”,與種植戶“一對一”結成幫扶對子,身體力行幫助職工群眾解難題、支實招,與職工群眾“零”距離接觸,進一步增強了干群關系,有力推動了春耕生產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