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我懷揣憧憬,來到浙江省天臺縣始豐街道安科新村,擔任村委會主任助理。安科新村曾獲評“全國文明村”和“國家3A級旅游景區”,清澈的始豐溪穿村而過,兩岸青山疊翠、綠樹成蔭,精品民宿沿溪而立,整齊有序。
如同離盤的葵籽面對廣袤的沃土,我的駐村生活就此啟程。
到安科新村不久,我在隨村干部走訪時留意到一些現象:村里平日人氣不足,游樂設施在非高峰時段開放較少,主要供村里的孩子周末游玩。特別是村口那片15畝的閑置農田,草木漸長,與周邊優美的環境格格不入。
見此情景,我不禁思考,如何能為村莊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我查閱資料,走訪鄉村共富帶頭人,與村干部們深入探討,逐步理清了村莊發展面臨的難題——“人氣有待提升”與“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相互制約。我察覺到,想要鄉村旅游發展更均衡、更具韌性,吸引穩定多元的客流是核心,而激活村口那塊閑置的農田,正是推動這一改變的突破口。
在一次村“兩委”會議上,我大膽提議:村集體要收回耕地并盡快重新開墾,春夏季種植向日葵,秋冬季種植油菜花,兼顧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熱烈的商議開始了,從品種選擇、播種時間到后期管理,你一言我一語。最終經村“兩委”的集體決策,“安科向日葵花田”正式立項。我主動請纓協助具體聯絡協調工作,跟著書記一家家跑農戶,好茶喝過,閉門羹也吃過不少。好在功夫沒白費,在農業專家指導下,2025年2月,15畝農田完成翻整播種,我自己這粒葵籽,也終于觸到了溫潤的土壤。
7月,來往游客絡繹不絕,整潔的道路、金黃的花海、飄香的農家樂,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鄉村畫卷。我提議并協助布置了“網紅月亮”“一路向陽”等打卡點,為游客提供更豐富的游覽體驗。主動加入“葵花籽”志愿服務隊,清理田埂雜草,細心規整步道,在烈日下穿行在花海里維護秩序,為游客指引路線,幫助游客定格下花海中的笑臉。即使汗水浸透衣衫,皮膚曬得黝黑,但看到游客滿意的笑容和朋友圈里刷屏的“安科花海”時,所有的疲憊都化為甘甜。短短一個月,安科花海接待游客超1萬人次,網絡總傳播量10萬+,安科又一次火“出圈”了。
花海引流成功,要趁熱打鐵變“流量”為“留量”。安科新村現有的七彩滑草場、網紅橋、叢林穿越等游樂設施也要迎接新變化。在一次片區發展頭腦風暴會上,我基于調研提出建議:“花海引流是第一步,要讓游客愿意消費,現有的游樂設施得‘煥新顏’,還得有新亮點!”這個想法得到了街道領導的肯定和村“兩委”的支持。村里統籌安排下,我擔任項目聯絡員,一頭扎進了現場:邀請專業團隊評估設施安全狀況,反復比對提升改造方案,與施工方一遍遍確認細節……此外,我積極協助對接“藝術竹筏”等文旅新項目,力求更好地展現“水韻安科”的生態魅力。如今,安科新村已引進6支青創團隊,落地8個項目,看到游客泛舟的身影,我感到喜悅和滿足。
扎根安科十月,是“懷胎”般的積累與蛻變。從初來乍到的青澀茫然,到調研走訪的步履堅定;從建言獻策的謹慎試探,到協同落實的主動擔當……我如同一粒安科的葵籽,在這片基層沃土中奮力向下扎根,汲取大地養分,堅定向陽啟程,追尋理想光芒。
安科新村打造藝術竹筏項目。戴顯平 攝
林廷粲(右)為游客提供指引服務。戴顯平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