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廣大青少年,要志存高遠,增長知識,錘煉意志,讓青春在時代進步中煥發出絢麗光彩。”習近平同志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讓在京參加培訓的百余名大學生村官備受鼓舞。大學生村官獲取知識的渠道不外乎兩條:一條是通過基層歷練增長實際才干,一條是通過外界的幫助取得間接經驗。作為一個年輕的群體,大學生村官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創造出屬于自身的響亮品牌,但他們畢竟剛走出校園,畢竟不熟悉農村的鄉土人情,畢竟缺乏基層歷練,畢竟存在理想與現實的反差,因而難免出現想接地氣卻底氣不足,誠心服務卻有勁不知怎么使的現象。在他們人生的起步階段,需要借助社會的力量,為他們的青春之旅植入智慧的“芯片”,為他們放飛理想提供不竭動力和智力支撐。
大學生村官計劃不是一項就業制度,而是一項人才培養制度。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的建議提案中不斷傳遞出好聲音。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李蘭建言,大學生村官是國家重要的人才儲備庫,必須加大培養力度,提高培養的科學性、時效性和針對性。值得欣喜的是,近年來,各地探索并實施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措施,如崗前培訓、適崗培訓、創業培訓、結對幫扶等,著力構建大學生村官培養鏈,把國家人才工程的戰略構想固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操作路徑。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地區之間還存在不平衡,個別地方一時熱一時冷,缺乏科學規劃、統籌安排,甚至放任自流。這些都有待于通過提高認識,強化責任加以改變。
中組部和農業部聯合舉辦大學生村官示范培訓班的做法,已經持續兩年了,為各地放了樣子、帶了好頭,具有較強的示范導向意義。但是,全國20多萬大學生村官不可能全部集中起來進行示范培訓,需要各地主動作為,分級分層分類開展培訓,因地制宜確定培訓菜單,提高培訓的“本土化”效果;培訓也不可能一勞永逸,需要與時俱進,順應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發展的新需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強化培訓的時代特色;而且,培訓不可能由某個部門單獨完成,需要通過創新培訓機制,整合各方資源,形成社會共識,凝聚社會力量,在新農村建設、創業富民、社會管理、實用技術、基層黨建、群眾路線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培訓。
愿示范培訓的示范效應持續升華,共同為國家人才大廈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