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主辦的尋找最美“村官”活動吸引了全國近兩億人參與投票,最終10位最美村官獲得殊榮,縱觀10位最美村官及所有候選村官的事跡,他們的最美不在于容顏之美,而在于奉獻之美,在于帶領群眾致富之美,他們的美,美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國家要穩定和發展,首要的是根基要牢,尤其我國仍然還處于農業大國的現狀,村一級最基層組織也就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村官”往往就是一個村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主心骨、領路人,可謂“官”小,但作用非凡。央視舉辦“最美村官”的評選活動本身是關注視角向下的作風轉變,也體現了對基層干部的重視和關心。
“最美村官”美在扎根基層,甘于奉獻。農村基層工作雖然大有可為,但由于工作負責繁瑣,加之工作環境較差,很多人不愿意到基層工作,很多大學生滿懷激情到基層工作,不久就被“現實”所澆滅,有的則把基層當做一種跳板,把農村基層工作當做是“鍍金”,如是想法自然談不上扎根基層,為基層奉獻更無從論起。“最美村官”則以“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在基層奮斗,真正的“心”扎根在基層,才會有奉獻個人家產、家遭巨變依然心系村民等等“壯舉”。
“最美村官”美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所謂“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就在于要站在群眾的角度去思考群眾最需要什么,最急需解決什么樣的問題。農民的核心問題是“收入”問題,由于自給自足的生產模式和相對落后的農業產業,很多農民還在貧困邊緣徘徊,最美村官之美就在于抓住了群眾最需要的“致富”,帶領群眾致富,創造幸福,無論是奉獻個人資產改變家鄉風貌、還是鑿山開路都是為群眾增加收入,讓群眾過上方便而幸福的生活。
“最美村官”之美不在表里,在心里,唯有心系基層,才能扎根在基層,只有心系群眾,才能為群眾謀福,如是“美”是一種深沉之美,高尚之美,是真正值得贊揚之美,傳遞著基層的正能量,每一個在基層工作的干部都應該爭做“最美”,真正的美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