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趙樂際在貴州調研抓黨建促脫貧攻堅、黨的建設制度改革落實情況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發揮好黨的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發揮好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
抓黨建就是要把好“選人用人關”,助力脫貧攻堅。選對人、用對人,才能做對事。精準脫貧工作是否經得起實踐檢驗、群眾對脫貧滿不滿意取決于脫貧工作是否精準、是否堅固,而精準與否、堅固與否取決于直接參與此過程的村“兩委”班子、包村干部、第一書記、幫扶工作隊等的選用。鎮黨支部是基層黨建的中堅力量,在思想與組織建設中起到“領頭雁”的作用,在脫貧攻堅中起戰斗堡壘作用與先鋒模范作用,所以在選拔任用村干部和包村干部中一定要選用沉下身、靜下心、切實為人民辦實事、解難題、謀幸福的人,而縣委組織部也要選派有想法、愿意吃苦耐勞、會干事創業的第一書記和幫扶工作隊來村里。現實中,有的村干部在實際工作中存有很大的“私心”,只為自家人和與自己關系要好的村民“撈好處”,而對真正需要幫助的貧困戶“視而不見”、對他們的呼聲“充耳不聞”,類似這種脫貧路上的“絆腳石”一定要清理干凈,建立能上能下的選人用人機制,從而確保落實好“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包村干部、第一書記和幫扶工作隊要選用能當好脫貧政策的“宣傳員”、貧困戶的“調查員”、落實脫貧政策的“指揮員”與“聯絡員”,這些過程不僅需要他們之間的積極配合,更需要他們真正深入群眾、上傳下達、親力親為,以不忘初心的務實姿態奮戰在基層,這樣,脫貧工作才能落到實處,才能贏得群眾滿意而幸福的笑容。
抓黨建就是要讓“兩學一做”精準發力,助力脫貧攻堅。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兩學一做”不是擺設,只“學”而不“做”的干部是犯了“不作為”的弊病,黨內會嚴肅處理,而“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要精準發力,“學”是基礎、“做”才是關鍵,對待名利方面做到清正、干凈,不得“紅眼病”,堅決不拿脫貧工作中黨和人民的一針一線;在干事創業方面做到忠誠、擔當、有為,絕不說一套做一套,用實干的態度與精神氣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用焦裕祿、雷鋒、沈浩等公仆忠誠擔當奉獻的可貴精神激勵自己、激勵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在脫貧工作的過程中用高尚品行與實績給黨和人民交滿意答卷,用良心來拷問自己,用責任心與信念來鑄就靈魂。多到村里農戶家里和田間地頭走一走、問一問、看一看、想一想,不走形式,真正關心貧困戶的生活現狀――主要經濟來源、收入情況、看病上學問題,切實解決他們的困難與生活需求,千方百計促進農民的就業與創業,做時代下的新型農民。如此,“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才會精準發力,才會促進脫貧攻堅。
黨建引領促發展,脫貧攻堅正當時。脫貧攻堅戰是一項上下合力才能竣工的工程,只有大家親力親為,敢于擔當,用黨的思想方針政策武裝頭腦,用黨建激發群眾斗志,凝聚群眾力量,穩步扎實推進,脫貧攻堅之戰才能打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