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福建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白交祠村的一名大學生村官。他與來自集美大學2011級計算機工程學院網絡工程專業的陳錦能,花了兩個月時間,走過不同城市的15個村莊,拍攝了20名大學生村官和他們的朋友,完成了這部關于大學生村官的紀錄短片。
他們發現這個題材,網絡上基本沒有,也可算作是關于大學生村官的首部紀錄片。他們是抱著對大學生村官這份工作的熱愛和情懷去拍的,為此歷盡磨難,到處拉贊助、拉設備,體驗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樂趣。
媒體報道:90后自掏腰包 拍村官微視頻
兩個90后自掏腰包,分赴福州、寧德、三明、廈門等地,花費兩個月的節假日,輾轉15個村莊,行程上千公里,用鏡頭真實記錄15位大學生村官、5位村民的生活,剪輯成時長約16分鐘的微視頻《另一種青春》。作者之一的紀松林是廈門蓮花鎮白交祠村的村官,搭檔是他剛畢業的學弟陳錦能。9月10日,紀松林將微視頻上傳土豆網,短短幾天就收獲數百個“贊”,引發許多大學生村官的共鳴。
【人生體驗】
一邊是寂寞,一邊是感動
紀松林在微視頻中說:“村官就是一種人生體驗。”為了發展村里的旅游業,他利用節假日運營微信公眾號“云霧白交祠”,為村民采摘茶葉,給農家樂設計店名、菜譜、制訂營銷方案。
1991年出生的張燕云則是同安區蓮花鎮美埔村的大學生村官。微視頻記錄了這個愛美女生去村民家量豬圈的場景。“一個不小心,就是滿手豬糞。”張燕云自嘲。
涂清培在三明市大田縣桃園鎮東坂村當村官,一直為發展村里旅游業努力。“孤獨,沒有同齡人,內心是很寂寞的。”涂清培坦言。不過,他也因此收獲了真情——他有次得了急性腸胃炎,村民燉了草藥湯送來,令他特別感動。
“為村里做了很多事情,減輕了太多壓力。”白交祠村支書表達了對紀松林的感謝。這讓紀松林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豪感。
【青春回憶】
喚起社會對這個群體的關注
對工作的熱愛,使紀松林有了拍攝《另一種青春》的想法。“記錄我們的故事,給青春留下回憶。”
1991年出生的紀松林畢業于集美大學,是白交祠村唯一的大學生村官。借了攝影機,找來學弟陳錦能合作,自籌路費,紀松林開始講述他的另一種青春。
拍攝器材笨重、陳舊,每次都要提前架好。“我們不擺拍,但常常攝影機剛準備好,村民就走開了。”這讓陳錦能很焦慮。去三明市大田縣桃園鎮東坂村時,遇到了大暴雨,狹窄的山路越發濕滑。“這時候才明白手心冒汗的真正意思。”陳錦能說。
視頻在網上引起了反響。不過紀松林知道,視頻不能全面體現大學生村官的面貌,但這些日子接觸的這些同行給他留下了“吃苦耐勞,更有想法,更具青春朝氣”的印象,網上對大學生村官群體的點贊和支持,也激勵著他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