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將至,白鹿的精魂是否如約而至于原上?
瑟瑟肺腑,白鹿的暖意是否依舊氤氳在原上的水墨空氣?
一季芳華,或得益于嚴苛執行的族規,抑或是醇厚質樸的民風;
一席落寞,也許只是流年深處不堪面對、不堪回首的囈語。
曾經的小世界,一碗粗茶,一份淡飯,因為大家都是這樣平淡,沒有攀比,也就沒有了進取的雄志;
現在的大生活,一槍桿子的實權,或者是一把子的銀元,有了差距,也就有了欺凌或者反抗的萌意。
書中的情感取向,作者分明是傾斜到白家,傾向于對白嘉軒仁義、仁愛、仁心形象的塑造,當然也有倔強、守舊一面的描寫,至于鹿家,從發家的馬勺到輕狂的鹿子霖,都是心氣兒未遂,特別是鹿子霖好色、虛偽、功利形象的樹立。當然內戰、抗日對原上政治活動的導向性也是必然存在的,國共合作時鹿兆海、百靈的拋銀元選政黨定終身事宜到而后黑娃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價值觀取向,再到鹿兆鵬、鹿兆海兄弟雖政治面貌不同但民族責任感無異的比照,書中充斥著大時代背景下國、共、日、匪、民幾方的斗爭交惡,其實是蠻不錯的導讀思路。
此外,白、鹿兩家的情感糾葛也是其濃墨重彩渲染的部分,對90年代的讀者來說,這簡直就是一部關于性文化的饕餮盛宴,白嘉軒6房媳婦先后謝世及至仙草的入嫁,鹿子霖的無原則濫交甚至與兒媳的私通,小娥與黑娃、白孝文的交媾,白靈與鹿兆鵬、鹿兆海的情感糾葛等等,違背倫理的大戲成為讀者咀嚼不盡的情節構思,樸實的生活總隱藏著某些驚奇,即像是索然無味背后透露的深哲。
談到角色分飾,我最喜歡冷先生的知情知味知冷暖,一屆平凡的草醫愣是用醫術醫德贏得原上所有人的敬重,面對明爭暗斗的白、鹿兩姓親家一如往昔的真誠,即使在女兒守活寡時仍舊義無反顧地搭救犯事兒的女婿,普通到平凡。關于朱先生,儒家仁人的典范,可有一種被神化的色彩,說他是白鹿的化身并不背離書中精準的概述,就像他辭世時白嘉軒的評價,“白鹿原最好的先生謝世了,世上再也出不了這樣好的先生了”,亦如黑娃的挽詞,“自信平生無愧事,死后方敢對青天”,朱先生為國為民將熱情發揮到極致,不貪官,不圖利,淡泊之處善意隆隆。很簡單的兩個人,小心經營自己的理想信念,在紛亂世事面前,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陳先生從原上人對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的視角分析了那個硝煙彌漫的時代給人民生活所帶來的史實般的滄桑變化,特別是在架構白、鹿兩家的矛盾時,既有針鋒相對,又互有彼此,既有政治路線的對立,又有兒女親家的融合,看這本書就像是在這個秋日俯瞰原上血肉心酸的斗爭史。當然,書中也不可避免地揭露了那個年代農村根深蒂固的迷信思想,從一開始的奇異夢境到最后的白鹿再現,赤裸裸地將彼時彼地人民局限性的信條放置于讀者的眼皮下,任置可否。
書評很簡單,每一次閱讀都會有不同的感悟,我認為這是一篇反映時事不可多得的佳作,很有代表性和可讀性,閑暇之余,品讀一番,增加點反思人生的思考自然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