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何謂》以作者與自己農民父母的一場綿長而深入的對話切入,緊緊圍繞一個普通的中國村莊和一個平凡的中國農村家庭近60年的風雨歷程,從吃穿住行、婚喪嫁娶等最為日常的話題進入,以每一個時段中國的巨大社會變遷“呼應”,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時代中國最為底層的生活畫卷,與那鮮活的生命歷程。
全書從20世紀50年代談起,將60年分為4個時段,以北司徒村為基點、以時代關鍵詞為篇,看似無心又獨具匠心,這樣的章法,時代特點一目了然。行云流水的寫作,如同一幅素描簡筆畫、一部當代農民的微歷史,將“農民何謂”這一難題庖丁解牛、化繁為簡。這幅簡筆或許沒有那么完美,但它真實鮮活。
不了解農民,就無法理解中國。了解是理解的前提,不虛美、不掩惡,作者自言“無抱負”的講述,實則是最有抱負、最具社會擔當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