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只是沖著標題“推理小說”去的,但當我真正開始讀這篇推理的時候,我發現我被作者算計了,結局往往意想不到,但這篇小說卻讓人一開始便猜中了結局,卻又時刻懷疑自己的推理,越看越覺得哪里不對,于是反復思量自己的推理存在誤差,從頭讀卻還是一步步走進作者的陷阱,短短的四章文字揭示了人性的丑露,如果猜不到結局好像自己智商太低,可猜中了結局又覺得自己的想法幾近變態。卻又好像是作者的故事太幼稚,但如果不是置身其中,能夠帶給人懷疑、殘酷、慘烈、好奇心、最后覺得幼稚的文章,作者又怎么可能幼稚呢?
小說從校園戀情說起,那種似有似無,那種淺嘗輒止正是小說的總基調,用這種純純的感情揭示殘酷的現實,不得不說竟然沒有半點違和感,竟然還能完美融合,把殺人也變成了一種純純的感情。那種發現別人筆記偷窺別人秘密的淡淡竊喜,那種做事情精益求精,還要找共同感卻又排斥相同的淺淺妒忌,那種找不到同類而生無可戀的深深的孤獨。
難道說是因為青少年心智不全?不,這就是人性,最簡單最純粹的人性而已 。就像點評人陸紈所說的:冰穎的小說,就是人性的鏡子——你會在光明中哭泣,會在黑暗中冷笑。那些機巧、錯愕、迷失與詭計,不過是點綴而已。
在閱讀中你會漸漸迷失而潛意識里你的人性就暴露無遺,你會跟著自己的感覺逐漸推理出你所認為的答案,而那個答案就揭露了你最純粹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