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閱讀”已連續兩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體現出中央對全民閱讀的高度重視。然而,在農村地區,還有不少學校的學生處在“閱讀困境”中。
2015年9月21日至9月25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派出相關公益項目籌備聯絡專員王懇赴湖北,在湖北省紅十字會劉晶潔主任陪同下,考察了湖北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自治州的6所小學。
王懇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雖然近年來各地都在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教育投入力度,過去的貧困校、薄弱校的硬件環境大有改觀,但各校在軟件建設上仍存在諸多不足,特別是課外書藏書環節。
在宜昌市潘家灣土家族鄉中心小學,調研人員發現,該校共有學生344人,報稱有圖書7000余冊,實際上5年內添置的新書僅有2800冊;在倉屋榜完全小學,204人的學校配有室內籃球場、觸屏投影儀,但全校7000冊圖書中,可讀新書不足3000冊;有238名學生的恩施長梁鄉三寶村中心小學,報稱有圖書2800冊,但閱覽室里實際只有1700余冊,其中部分不適合學生閱讀。
“調研發現,多數學校的實際藏書量遠遠達不到學生閱讀的需要。很多學校沒有采購課外書的經費,錢基本都花在硬件建設與維護上面。宜昌在湖北發展水平僅次于武漢,可那里一些鄉小的人均藏書量低至十幾本,有的甚至是個位數。與學校現代化的硬件設施相比,實在太寒酸。”王懇說。
記者了解到,根據教育部《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一類小學的人均藏書量應達到30冊,二類小學也不能低于15冊,湖北省的最低標準是人均36冊。
圖書數量不足,學生閱讀量也令人擔憂。有調查數據顯示,部分農村學校圖書流動率不足10%,74%以上的學生每天借閱時間不足1小時,多數圖書室開放時間為學生上課時間。此外,小學圖書室開放時間平均每周不足3天。科普類、藝術類等適合學生閱讀且深受學生喜愛的圖書偏少,是導致學生課外閱讀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板橋鎮大木村小學位于恩施北部山區,距離市區約3個小時車程,是該村唯一的小學,現有學生110人,其中90%是留守兒童。
2009年,學校迎來翻建,硬件設施有所改善,但軟件建設仍存不足。以藏書為例,學校現有圖書3000余冊,但逐一翻看閱覽室書架,《中外農村建設實例》《精神分裂癥防治指南》《新農村常用家庭生活知識讀本》等不符合小學生閱讀習慣、閱讀能力的圖書赫然在列。這類明顯不適合孩子們閱讀的書籍,占總藏書量的1/4~1/3左右,實際有效藏書量約為2000~2300冊。這樣一算,學生人均藏書量僅為20冊左右。
“在最應該讀書的年紀,孩子們可讀的好書不多。而在這個年紀多讀些好書,孩子們將來在思想上不容易跑偏。”大木村小學校長張鵬說。90后的張鵬原來在南方工作,今年是他回鄉參與公開競聘擔任學校校長的第一年。
張鵬介紹,學校現有藏書基本是靠湖北省幾年前實施的“薄弱校改造計劃”“農家書屋計劃”配來的。在這些書中,有些書已過時,有些書是為增強農村地區科普教育而配送,不適合孩子們閱讀,孩子們最喜歡看的是科普、漫畫、童話類圖書。
“今年過完年,我們嘗試著搞了一套借閱制度來鼓勵孩子們多讀書,可是我們又不敢讓他們把書帶回家去看,怕孩子們帶回去把書弄丟、弄壞、轉借甚至送給親戚。這些情況,過去都發生過。圖書本來就不多,讓孩子們帶回家就怕越來越少,后面新入學的孩子沒得看。我們也不可能真的去讓孩子們賠償。”張鵬說。
缺乏有效的閱讀,首先是由于圖書保有量的不足。
為了讓更多好書進入校園,推進全民閱讀,10月23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與河北養元智匯飲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北恩施市板橋鎮大木村小學宣布設立“六個核桃·讀書慧”公益基金。計劃用3年時間,捐資3000萬元,為貧困地區至少1100所農村中小學捐贈圖書及配套設施,預計逾30萬名中小學生將因此受益。預計2015年年內,青海、山東、安徽、河南、河北等省的360所鄉村小學,將獲贈“六個核桃·讀書慧”書庫提供的圖書。
為確保項目的高效實施,項目成立了由學校老師、教育界專家、學者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分不同年齡段為孩子們挑選書目,如《青少年神奇世界科學圖文叢書》《我最喜歡的世界之旅》《昆蟲記》等,涵蓋了兒童文學、繪本、兒童科普讀物和愛國主義教材等多種類別。項目還通過公開招投標的方式遴選供應商,做到資金使用公正、公開、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