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與朋友聊起職業理想,聊起夢想這樣的話題,我說:“我的理想其實很渺小,我不想改變世界,我只想改變自己,讓每天的自己都進步一點點,成為一個更優秀的自己,成為一個好人,這也許也是改變世界……”這算作是即興問答的隨口之言,但事后自己仔細回憶,又突然想起,我是在無意之中“抄襲”了,這樣的一種類似的說法應該是出現在羅永浩《我的奮斗》中的。由此也不由得想到,讀書也許真的會給人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不知不覺一些文字、一些說法就成了埋藏在心底的思想,在某個需要的場景脫口而出,這大概也算是讀書的一種用處。
再回到《我的奮斗》,羅永浩最早的聲名鵲起應該還是“新東方”時代,憑借出眾的口才和敏辯的思維,老羅成為了我的大學時代最“紅”的英語老師。后來,老羅離開新東方,創辦了自己的培訓學校,與西門子死磕“冰箱門”,與方舟子在網絡上打的不亦樂乎……我一度以為老羅不過嘩眾取寵罷了。但是遇見《我的奮斗》,我才真正的了解到了在明星光環下的真實的老羅——那個在出租房里埋頭苦讀的青年,那個鼓起勇氣向俞敏洪自薦的勇者,那個仿佛市儈的理想主義者……
在《我的奮斗》里,言語其實平淡無奇,甚至有些過分的口語化,但文字中傳遞出的價值、傳遞出的夢想、傳遞出的奮斗的意義卻無比的真誠。在書中的許多細微之處,我都會默默流下眼淚,既為那個努力打拼取得成功的青年,也為那個自由浪漫的老羅。老羅說,如果把世界比喻成正邪兩種力量的集合,只要我自己成為一個好人,那么這世界上就多了一個好人,少了一個壞人,這就是改變世界。或許是我平日里把理想這樣遙遠的字眼想象的遙不可及了,更別說立志改變世界,但老羅的這句簡單的話,卻靜靜的埋在了我的心里,成為了不斷激勵自己變好的動力。
是的,也許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改變世界的夢,如《我的奮斗》一樣,讓自己成為一個好人,也許就是在改變世界……(作者:北京昌平區南口鎮大學生村官 趙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