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崇仁鎮北溪濕地旁,“豬欄咖啡”的招牌引得游客紛紛駐足。“大家肯定想不到,這個網紅咖啡館,原先真的是一個豬欄!”崇仁鎮黨委宣傳委員李雄化身導游,為來自江西黎川的百人旅游團講解道。
“來來來,媽媽,往這邊站,和充滿文藝氣息的咖啡館合個影。”故事還在繼續,游客們就忍不住拿起手機拍照留念。
從破敗“豬欄”到新潮“XI咖啡”,在這里,游客既能享受香醇咖啡,又能聽潺潺流水,看云卷云舒,感受著山水風光與現代人文的奇妙交融。這樣的蛻變始于崇仁鎮今年啟動的“青創喚醒計劃”。崇仁鎮黨委副書記鄒斌介紹,“我們創新‘產權置換+修繕補貼’政策,盤活破舊空置的房屋和家祠10棟,依托鄉村振興公司打造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畢業5年內的大學生均可申請入駐。”
談及這里的入駐優惠政策,95后創業者邱仁杰感慨道:“我一直有個創業夢,了解到家鄉可以給入駐團隊免三年租金、免一年人才公寓費,還能免費用餐,我趕緊遞交了申請書和計劃書。這里配套服務也很到位,3天就辦好了營業執照,10天就把滋味堂開起來了。”
如今,圍繞建昌幫炮制技藝、福建古文明、水運商貿文化等崇仁文化基因,崇仁古街逐步形成“一店一主題”的特色格局,顏值和內涵的交融實現傳統場景與現代消費深度融合。老糧站和老經委用房被改造成了集建昌幫文化展示、理療康養、健康藥膳于一體的中醫藥康養中心。來自武漢的游客徐先生說,“今年‘五一’,我專程帶母親從武漢來這里找中醫把脈,清晨陪她在康養福道散步,感覺比療養院還要舒適。我們打算寒暑假再帶家中老人來此小住。”鎮政府老禮堂則搖身一變,成了有老上海風格的游客服務中心“崇仁舊憶”,里面有書吧和民宿。“草本堂”從《崇仁藥膳錄》獲取靈感,將黃精、茯苓、陳皮等20余味藥材融入奶茶,負責人高凌旭帶領團隊開發出6款養生茶飲,五一期間單日最高賣出400杯。
“老場景+新業態”的全新變化,吸引了越來越多周邊縣市游客前來游玩、體驗,古街的活化效應持續擴散。村民龔大媽在“回春集市”經營文子油餅攤,“周末能賣200多個,希望游客都能嘗嘗我們的崇仁味道。”據統計,沿街13戶村民自發經營傳統小吃、手工藝品,戶均月增收超3000元。今年五一假期,崇仁故里接待游客12.1萬人次,文旅綜合收入達680萬元,交出一份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亮眼答卷。古巷里,手持藥膳奶茶的游客、品嘗粿條湯的老饕、直播帶貨的創客、修復陶器的非遺匠人、寫生潑墨的畫家,正繪就古街“詩與遠方”的新圖景。
暮色中的崇仁故里別樣生動,燈籠次第亮起。“武陵堂”里飄出理療艾香,游客在拾光民宿露臺品茶、欣賞對岸的燈光秀。燒烤攤上的炭火噼啪作響,老板熟練地往雞翅上刷醬料,“滿100減30元券能用!”游客陳小姐和朋友圍坐,用剛領到的消費券點了烤串和冰啤酒,“白天逛書院,晚上擼串K歌,這才是假期該有的樣子。”隔壁的“滋味堂”里,來自南京的召喚飛行音樂團隊演奏歌曲《擁抱光澤》,臺下游客跟著輕聲和唱,燈光映著青磚,恍若古今在此刻重疊。五一假期崇仁鎮推出的梯度消費券成為激活市場的“金鑰匙”,投放設置“滿30減5元、滿50減10元、滿100減30元”三檔梯度優惠,核銷率超80%,帶動漢服體驗館、中藥奶茶店等業態銷售額達12萬元。
“我們不是簡單的舊屋改造,而是讓沉睡的文化基因蘇醒。”崇仁鎮黨委書記高麗萍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擴大古街‘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規模,構建‘創業孵化-非遺傳承-村民共富’閉環,讓古街成為青年與鄉村雙向奔赴的舞臺。”
通訊員 何英
五一假期古街游人如織。何英 攝
滋味堂創業者邱仁杰在前臺工作。何英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