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劉媛媛)近年來,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在全區93個村因地制宜探索片區化模式,通過黨組織引領、產業聯盟帶動、能人示范推動,有效破解鄉村“小散弱”難題,走出強村富民新路徑。
城廂區結合產業發展實際,牽頭組建由產業協會、供銷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共同參與的創富聯盟。如有“中國花蛤第一村”美譽的靈川鎮下尾村面臨養殖成本上漲、精深加工拓展難等發展瓶頸,花蛤行業協會積極與多地專家進行技術合作,與高校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城廂區探索“村黨組織+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由村黨組織牽頭,通過企業助力加速合作社創收,讓農戶搭上產業發展順風車,不斷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
華亭鎮聯合龍眼生產基地所在的8個村級黨組織,成立“共富桂”片區黨委,通過推廣“片區黨委+龍頭企業”合作機制,依托桂圓龍頭企業盤活碎片化土地資源,流轉土地1000余畝,先后建成桂圓產業研究院、龍眼智能種植示范區等,引入水南1號、松風本等優質品種,實現天桂基地單日采摘量最高可達6000斤。
此外,城廂區發揮鄉村振興創業能人輻射帶動作用,鼓勵種植養殖加工業大戶就近與農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華亭鎮五云村在返鄉能人帶領下,依托“五院嶺”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造晚熟龍眼基地,特色果品“四季蜜”年產量達6000斤,年創收約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