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福建省武平縣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將學習教育與民生服務緊密結合,將“問題清單”轉化為“民生清單”,用心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推動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工作實效。
讓院墻沒有“一墻之隔”
“過去經常找不到車位,政府大院開放停車位后,停車方便多了!”每天晚上,王教練都會把車停到武平縣政府大院,穿過斑馬線即可到達健身房為學員授課。
小小停車位,事關大民生。停車難是群眾“急難愁盼”的焦點問題,也是制約城市治理水平提升的難題。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武平縣強化規劃引導,開展破難攻堅,整合縣政府大院等28家城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內部停車場資源,統籌安排600多個停車位,在工作日夜間、周末和法定節假日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為群眾停車提供便利。
除開放停車場外,武平縣在保障教育教學優先和校園安全的前提下,還采取“有條件開放、限時管理”方式,在非教學時間免費向社會開放9所中小學田徑場、室外籃球場等體育場地,供市民休閑鍛煉。
“以前夜跑都是在人行道上或去很遠的公園。現在二中開放后,早晚和周末都可以來,出門5分鐘就到了!”武平二中附近居民鐘阿姨對開放校園操場的舉措贊不絕口。
武平縣政府大院向公眾開放停車位。(武平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獨居老人用上“放心電”
“林大爺,您家老化的線路都給您更換好了,不然很危險的!”近日,國網武平縣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的王海濤來到獨居老人林永行家中,幫他更換了廚房老化線路。
電路老舊、木質易燃、老人用電不當,這些都是獨居老人家中常見的消防安全隱患。
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武平縣把守護“銀齡”安居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持續開展留守、獨居老人用電消防安全整治行動。通過“平安辦牽頭+民政、供電、消防聯動+鄉鎮主抓+村居落實”機制,組織黨員服務隊、鄉鎮民政協理員、供電所員工、社區志愿者、村干部等深入全縣17個鄉鎮(街道)225個村(居)的留守、獨居老人家中,義務幫助老人檢查室內用電線路、家用電器,及時更換老化、線損導線。
截至目前,全縣共摸排檢測了1900戶留守、獨居老人家庭線路,完成523戶安全隱患整改。
國網武平縣供電公司黨員為獨居老人更換老化線路。(武平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一餐熱飯”里的溫度
“感謝社會各界的關心,每天為我們送餐上門。”武平縣東城社區83歲的獨居老人吳秀秀因子女不在身邊,生活多有不便。了解到她的困難后,東城社區將其列入送餐對象,每天中午都有志愿者為她送上熱氣騰騰的暖心飯菜。
聚焦獨居老人“吃飯難”問題,武平縣積極動員各級文明單位、愛心企業和社區,在城區范圍內開展困難老人免費送餐活動,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實際行動。截至目前,共有9家文明單位和愛心企業,80余名黨員、志愿者參與其中,為全縣10戶16名獨居、困難老人提供免費送餐服務達1700余次。
“我們希望通過愛心送餐和常態化的服務,讓獨居、困難老人感受到社會的關愛。我們也會定期回訪,確保服務落到實處。”武平縣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蘭集濤說。
此外,武平縣還創新開辦“溫暖食堂”,按照“定額制作、現場領取、送完為止”的原則,累計為環衛工人、殘障人士、困難群眾等群體免費送上6000多份熱飯熱菜。城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攜手聯動,進一步擴大服務覆蓋面,真正實現“小餐桌”托起“大民生”。
從“停車無憂”到“銀齡安居”,再到“愛心送餐”,一個個熱切的民生期盼得到回應,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開花。
通訊員 肖文秀 謝思棋 林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