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封頭壩’人口密集,小餐飲店聚集,液化氣鋼瓶使用存在不少問題,泰州供電公司選派的鄉村振興指導員包魯峰來了以后,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積極推進‘瓶改電’,幫助我們啃下了消除安全隱患這塊‘硬骨頭’。”近日,提到村里來的指導員,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惠圣村黨總支書記張金林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
近些年來,泰州市系統總結連續15年選派干部駐村工作經驗,按照“全覆蓋、連續派、捆綁考”的思路,選派首批1481名鄉村振興指導員到村工作,推動資金、技術、人才向鄉村集聚,助力鄉村振興。
全覆蓋 村村都有指導員
按照“一村一名鄉村振興指導員”要求,嚴格標準、精挑細選。充分考慮年齡、專業、經歷等因素,重點向工作滿5年以上、年齡45歲以下的優秀現職干部傾斜。嚴把人選政治關、品行關、能力關、作風關、廉潔關,防止濫竽充數,真正把基層需要的干部派下去。強化帶動、精心安排。堅持“抓兩頭、帶中間”,市縣兩級指導員派往鄉村振興重點村、省市特色田園鄉村、紅色美麗村、集體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下的村、鄉村振興重點幫促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信訪矛盾突出村、黃橋老區部分集聚發展村等8類村,脫產駐村、干事創業。鄉鎮(街道)內設機構1078名中層干部,派往其余村,實現村村都有鄉村振興指導員。
因村定人、精準匹配。著眼發揮部門優勢資源,突出經濟、民生、政法、涉農等部門,按照不同村情需要,選派相關人選,做到“派需結合、因村選人、因人定村”。興化市戴南鎮顧莊村信訪矛盾多,市司法局王衛軍發揮自身特長,幫助村里解決不少積案、積怨,得到村兩委班子成員的一致好評。
截至目前,首批選派的鄉村振興指導員中,黨員占90.1%;市縣選派指導員中副科級以上干部占34.99%,具有農村工作經驗及涉農專業人員1036人、占69.95%,做到優中選優、盡銳出戰。
連續派 一棒接著一棒干
去年5月,隨著首批鄉村振興指導員踏上駐村新征程,標志著一個部門掛鉤一個村,連續10年、接連5屆選派的“第一棒”正式開啟。“如果村內主干道路提升工程在我任上完不成,那我就向組織申請再干一屆!”在市派振興指導員任期規劃評審活動上,市城管局駐姜堰區銀穆社區鄉村振興指導員劉迎勝公開承諾。
泰州市按照“因村對標、從遠看近,分段推進、從粗到細”原則,要求指導員在深入調研本村情況的基礎上,到與本村具有相同特點的先行村學習觀摩,繪制10年發展藍圖、謀劃5年階段重點,精心制定2年任期規劃,明確強組織、抓經濟、優治理、惠民生四個方面主要任務,全力協助村兩委班子抓發展、促振興。
強培訓,市級層面扭住培訓賦能抓手,編發鄉村振興20字方針思維導圖、主要政策文件匯編,邀請往屆優秀第一書記、全省“百名示范”村書記“現身說法”,舉辦“線上+線下”全覆蓋專題培訓,推動鄉鎮開展常態化培訓,助推指導員迅速進入角色、打開工作局面。建智庫,聚集聚合專家力量,劃分產業發展、組織人才、鄉村建設等7個小組,遴選省市縣122名專家領導、高校學者組建智庫,為鄉村振興指導員開展工作,提供咨詢、指導、建言等服務。此外,推行導師幫帶制度,要求指導員所在鄉鎮確定一名領導班子成員作為“實踐導師”,進行全程“傳幫帶”。
“組織上為我們搭建干事平臺,不好好干,對不起組織和自己。”泰興市三堡村鄉村振興指導員陳書豹到村后不久,就爭取到平安集團支持,獲得項目資金,開發蕎麥系列康養產品,并依托集團線上商城銷售,開辟村集體經濟增收新途徑。
捆綁考 上下一心促振興
“回去之后,我們就來研究專門的激勵政策,激勵選派干部在鄉村振興工作一線干事創業、建功立業。”江蘇有線泰州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在鄉村振興指導員工作提醒會上表態。
為持續推動鄉村振興指導員扎根基層干事創業,泰州市從強化日常管理、實行責任捆綁等方面出發,推動指導員履職盡責、奮勇爭先。
市縣兩級組織、農業農村部門分別成立選派工作專班,建立統籌管理、分級管理相結合的管理辦法。以縣鄉為單位分別成立工作團、工作組,實行“團管組、組抓員”的管理模式,定期召開工作例會、組織專題研討、開展項目路演,強化日常管理,確保履職督促時時在線。派駐以來,對履職不力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勝任駐村工作的鄉村振興指導員,約談提醒69人次,調整撤換21人。
制定出臺“雙向掛鉤、三方捆綁”考核辦法,把任職村發展狀況、派出單位支持情況與指導員履職情況考核進行掛鉤,把對指導員的評價與對任職村、派出單位的評價進行捆綁,以考核“榮辱與共”促進工作上的“同向發力”。實行“干部駐村、單位聯村”,明確派出單位每年至少為指導員任職村興辦1件實事項目,單位負責同志每年至少1次到指導員任職村調研指導、推進工作,推動優質資源要素向基層下沉。
親歷者說
泰州市海陵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施康振:
選派鄉村振興指導員駐村工作,是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創新之舉、有為之舉。我們將扎實做好指導員的選派管理工作,鮮明干事創業的用人導向,推動廣大指導員帶著情懷、帶著責任、帶著使命,全身心投入鄉村振興的火熱事業之中,推動美好藍圖早日變成現實模樣。
泰州市姜堰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蔣煒:
派出單位是鄉村振興指導員的“娘家”,我們會全力支持、密切關注,幫助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讓指導員的“腰桿子”硬起來、干事的底氣足起來。
靖江市東興鎮惠圣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金林:
鄉村振興,離不開“領頭雁”。鄉村振興指導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牽線搭橋,為村級發展帶來資源、資金、項目,助力我們打贏村級增收“翻身仗”,獲得了黨員群眾的真心“點贊”。
興化市大垛鎮管阮村鄉村振興指導員郭新寧:
穿過明心橋,經過百竹園,來到清風亭,與村民同坐一條板凳、同聊一個話題,幫助解決老百姓的急難愁盼,收獲的不僅是群眾的笑臉,更是自身的成長。
泰州市海陵區罡楊鎮馮官社區鄉村振興指導員顧娟:
“廣闊鄉村,大有作為。”我將懷揣著激情與夢想奔赴鄉村,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與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奮力書寫鄉村振興輝煌篇章。
本報通訊員 潘小冬 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