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了區委組織部聯合農業、畜牧部門,為我創業解決了技術、資金、人員等難題。這不,去年我的肉羊養殖合作社盈利300萬元,向社員返還盈余150余萬元,我也成了村里的名人。”說起自己的致富經,長治郊區大學生村官曹偉偉感慨不已。近年來,長治郊區通過推行 “網絡交流+技術培訓”、“專業合作社+項目選取”、“專項資金+綠色通道”、“創業指導員+產品推介”模式,積極扶持大學生村官創業致富,推動大學生村官快速成長。
“網絡交流+技術培訓”,強化溝通學習。該區組建了“大學生村官QQ群”、“大學生論壇”,集中登載自主創業政策法規和典型案例,方便大學生村官查詢交流。同時,積極組織大學生村官參加各類培訓班和專題講座,有效激發了他們的創業熱情。
“專業合作社+項目選取”,搭建施展平臺。該區幫助大學生村官確立創業方向、選擇創業項目,形成以點帶面的發展模式。目前,全區在崗的54名大學生村官,創辦合作社的有6人,參辦、合辦合作社的有48人,成了村民的致富“帶頭人”。黃碾鎮東旺村大學生村官原儉領辦的步云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現已建成10座溫室大棚,帶動260余戶農民種植各類蔬菜、苗木,可實現年利潤240萬元。
“專項資金+綠色通道”,破解創業“瓶頸”。區委組織部通過聯合市大學生村官創業促進會、農村信用社、中國農業銀行及社會各界資助等方式,對帶頭創業的大學生村官進行資金幫扶,并協調區工商、財政、農業、農機、畜牧等部門在執照辦理、機械購置、標準化養殖、農村實用人才和陽光工程培訓等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和財政專項補貼方面,開辟綠色通道,為發展規模大、發展前景好、輻射能力強的創業項目簡化程序、申請貼息,從根本上解決創業難題。
“創業指導員+產品推介”,主動跟進服務。該區推行大學生村官創業“3+2”幫扶模式,主動對接需求,強化跟蹤管理。“3”是確定1名鄉鎮干部、1名企業家、1名區直單位技術人員與大學生村官結成“三對一”幫扶對子。“2”指資金扶持“雙考核”,即在貸款前對大學生村官所選項目的市場前景、發展規劃進行實地綜合考核。貸款后對資金使用和創業項目進展、效益實施跟蹤考核,確保資金使用規范,達到扶持一個成功一個帶動一片的效果。同時,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媒介,對大學生村官的合作社和產品進行宣傳,促進產品銷售。(崔靜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