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我來到上海市松江區(qū)新浜鎮(zhèn)胡家埭村任黨總支書記助理。到村后,我堅持每天“聊一位”,在院落里、村委會里和村民、村干部面對面交流。
記得一進村,50余畝的荷花園就吸引了我。冬日殘荷寒風中挺立,我很期待夏日盛景。7月荷花節(jié)開幕,游客接踵而至。但這片美景對村民而言,似乎只是“家門口的一片塘”,熟悉卻不太相干,少了份參與感和自豪感。這片荷花園是2015年鎮(zhèn)農(nóng)投公司所建,在村民們的眼里,荷花園是個“外來戶”。如何讓荷花園成為村民心中“自家寶貝”?村民們關(guān)于荷花園“花開得是好,就是不知道熱鬧歸了誰”的牢騷話讓我意識到,必須建立荷花園與村民生活的真實聯(lián)結(jié)。
在村黨總支書記陳佩君的支持下,我策劃了村民游覽攝影活動 ,邀請村民免費游園拍寫真。起初入戶邀請,不少村民擺手 ,“沒啥好拍的?!蔽倚Υ穑骸昂苫ㄒ荒昴觊_,您可是看著它們長大的老鄰居了!這花再好看,得有人襯著。”
活動當天,我忐忑地等在園門口。臨近約定時間,我驚喜地看著村民們穿著素雅衣裳陸續(xù)走來,還相互招呼:“村里選調(diào)生給拍照片,免費的,快來!”最終有20余位村民參與。鏡頭前,他們略顯緊張又掩不住興奮。照片送到手上,有人立刻發(fā)給城里兒女:“看!咱村荷花園給拍的?!碑敶迕裨诤苫▓@擁有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距離感便開始消融。
循著這條道路,我還組織了“我為荷花園代言”Vlog征集。村民對著鏡頭邀請游客來村里玩。“歡迎來我們村看荷花,早上來最好,露水還在荷葉上,好看!”看到自己的笑容上了網(wǎng),一向不怎么玩手機的村民紛紛轉(zhuǎn)發(fā)點贊,那份驕傲溢于言表?!澳氵@個角度確實巧妙,能讓村民自發(fā)為荷花園代言。”一位村干部對我說道。村民的聲音被聽見、形象被展示,他們參與的熱情就會更高。
光拍照還不夠,村民記憶里的往事才是寶藏。荷花園缺故事?村民記憶里有的是!我成了幾位“老胡家埭”的“小跟班”,磨著他們聊?!斑@荷花園的地當年干啥的?”“建園子時您有啥印象深的事兒?”慢慢拉家常,村民們也慢慢打開了話匣。搜集來的帶著泥土味的故事,被我整理成《胡家埭荷塘的“前世今生”》。給游客講解時,我特意揉進鄉(xiāng)土記憶。游客聽到的不只是花,還有土地上的人與事,荷塘的魅力有了厚度;村民得知自己的故事被珍視,對荷塘的感情也更深了。
游客體驗還會影響村民對“自家景點”的認同。荷花節(jié)期間,我揣著小本子當“移動意見箱”,記下游客的意見建議:能否設(shè)自動販賣機、豎用餐指引牌、掛荷花科普牌?整理好后,我去與運營方溝通落實。這些“小事”讓游客更舒心 ,村民看著家門口景點越來越貼心,也更愿向親友推薦。我還跑了8個點位,深挖可玩點,手繪“樂游文明村”導覽圖并同步導航平臺。手機一查,公廁等便民點也一目了然。小小舉措,不僅方便游客,更讓村民真切感受到“咱們真方便,真有樣”的自豪。
讓荷香飄遠,需長遠眼光與持續(xù)動力。在鎮(zhèn)黨委支持下,我依托“從高校來、在鄉(xiāng)村干”的身份,主動聯(lián)系母校華東師范大學“青馬工程”實踐團隊進村調(diào)研,圍繞提升鄉(xiāng)村旅游品牌影響力出謀劃策,最終形成報告提交鎮(zhèn)旅游辦。我還引入了母校優(yōu)質(zhì)黨課資源 ,加深村民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解。當大家真正認識到,守護這片荷塘,就是守護自己的“金山銀山”時,那份主動參與、共同維護的內(nèi)生動力便會更強。
看見人,貼近心,謀長遠。荷花的美,離不開泥土的滋養(yǎng),我要做的就是讀懂期待、聽懂心聲。唯有讓村民成為“荷塘故事”真正的書寫者與受益者,這份聯(lián)結(jié)才能生生不息,荷香才能飄向遠方、沁入心田。
張樂然(右)入戶與村民嘮嗑,了解近況。張樂然 供圖
張樂然(右)為村民拍照。張樂然 供圖
張樂然(右二)為游客拍合影,同時搜集他們的游玩體驗跟建議。張樂然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