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西村是浙江淳安縣石林鎮最大的村,全村有毛竹面積8000余畝,農民都說“養老不靠兒子靠竹子”。近年來毛竹價格不斷攀升,毛竹擴邊、山界不清引發的矛盾糾紛增多,去年就達130多起,村兩委6人疲于應付。鎮里組建“黨員義務調解隊”,主動介入矛盾糾紛化解,很好地為基層組織“補了位”。
在地處千島湖畔的淳安縣,這樣的隊伍共有468個,覆蓋所有425個行政村。這些以黨員為主體,廣泛吸納黨內外人士參加的小團隊,都是淳安縣的“群英智囊團”,他們正面向社會各界精英、行業優秀代表吹響創先爭優的黨建“集結號”。
“我們推行‘群英智囊團’,主要是整合各類黨建資源,匯聚民智民力,構建區域化黨建新格局,引領帶動黨群共建,合力助推創先爭優。”淳安縣委組織部負責人說。他們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通過黨員群眾自薦和黨組織推薦,產生鄉村兩級“群英智囊團”,團長由鄉村兩級黨組織負責人擔任,成員包括入黨積極分子、農村工作指導員、非公企業黨建指導員、外出流動黨員、致富能手、大學生村官、優秀團員青年、離退休老黨員老干部等組成。
淳安縣規定,“智囊團”全方位、全過程參與村級經濟社會發展和重點工作中,肩負起建言、服務、監督、評議四大功能。目前,全縣468個兩級“群英智囊團”共集結社會各類精英人才7488人,其中黨員4867人。建言城鄉統籌發展、基層黨組織建設、農民增收致富等各類意見建議19726條,義務服務1429場次,幫助解決實際問題3246個,推動回鄉創業特色化項目落地21個、資金7600余萬元。
各鄉鎮街道的“智囊團”因地制宜,形勢多樣。屏門鄉組建互助小分隊,在難度最大的宅基地復墾工作中,村干部、黨員、群眾之間互幫互助、獻計獻策,42畝宅基地復墾任務全部落實到村到點到塊,并進入設計預算階段。為謀劃屏門鄉的傳統特色山核桃產業,小分隊成員管長福還向鄉政府提交了一份高質量的《屏門鄉發展現狀與對策》調研報告。
在汾口鎮,首批六名“智囊團”成員利用自己扎根基層、熟悉群眾的優勢,對全鎮熱點難點深入走訪調研,撰寫有關小區開發、橋梁建設、社區衛生服務建設等調研報告,提出建設性方案和意見。“智囊團”成員童美荷說:“這種團隊的組建,是一種開門、開放抓黨建的體現,只有汲取民智、民意,地方發展才會走上科學可持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