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派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是國家為農村注入新鮮血液,彌補隨著經濟社會改變農村人才流失缺憾的明智之舉。選派大學生到村任職更應該說是創(chuàng)新之舉,因為大學生村官充滿朝氣,活力四射;大學生村官意氣風發(fā),豪情滿懷。在農村的廣闊天地里,能承擔起責任,為農村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筆者認為,要做好大學生村官工作,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村官,就要轉變角色,善于學習,扎根基層,艱苦奮斗。
轉變角色,融入基層,融入農民。大學生村官首先進入村官的角色適應身份、職責的轉變。一是任務的轉變。在大學期間,大家都是朝氣蓬勃的青年、意氣風發(fā)的學生,學習是每個人的主要任務;現在是農村干部,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就是頭等大事了。大家要清楚工作是一份責任,不能由著自己的興趣,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而是必須要完成的任務。二是思考問題的轉變。過去在校園,跟社會接觸少,難免想問題比較簡單一點。而村官雖小,畢竟也管著一個村。一個村就是一個小社會,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精神文明等工作一件不少,各種利益關系、矛盾沖突一件不少。而且,作為一個村官,要去發(fā)動群眾、帶領群眾,協調利益,處理糾紛。因此,思考問題一定要更加深刻,更加全面。三是交際方式的轉變。在學生時期,交往的主要對象是老師和同學,共同的語言,同樣的年華,容易交流,也容易結下深厚的友誼。在農村,交往的對象是農民群眾,相互之間的了解與磨合不僅要費很多的時間,還要我們填補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差異。作為村官,一定要融入群眾當中去,做群眾的自家人,才能得到群眾的理解,才能去指揮群眾干事。
善于學習,豐富知識,增長才干。學習是人類最優(yōu)秀的特征,熱愛學習、善于學習、堅持學習的人才能成才。一是找準學習對象。過去,在學校、在課堂向書本學習;現在,大家在農村基層有了一個向實踐、向群眾學習的好機會,應好好珍惜。“實踐是最好的課堂,群眾是最高明的先生”。過去大家在學校向書本學習知識,稱得上是一個知識分子;現在到了農村,大家就要向群眾學習,學真正能夠開展工作、創(chuàng)造財富的真本事,做一個洞察社會的“知識分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親身經歷勝過讀萬卷書。現代人力資源理論也認為,“干中學”是最有效的一種學習方法。二是明確學習內容。大學生村官是農村最基礎的“官”,我們應該學什么?第一要學政治,主要是學習掌握中央精神。第二是要學知識,要擠出時間多讀書。第三要學習經驗,就是向人民群眾學習,尤其是向周圍的干部群眾學習。第四要學習歷史,即要學習國家的歷史、黨的歷史,更要了解所在的地方、這個村莊的歷史。
甘于奉獻,扎根基層,奉獻青春。當大學生村官吃虧不吃虧?我認為從一生看不吃虧,但一定要有吃虧精神。當村官要動腦子、有智慧,但首先要做老實人、不怕吃虧。一是牢固樹立奉獻精神。當村官要有奉獻精神,沒有奉獻精神很難當好這最小的“官”。大學生村官既要有理想,又要腳踏實地,理想主義加上現實主義,才能把村里的事干好。甘于奉獻是高尚的人生價值。我們當代中國青年要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奉獻,為黨和國家的改革發(fā)展事業(yè)而奉獻,為黨和國家的改革發(fā)展事業(yè)的奉獻,為人民的幸福而奉獻,也為自己做一個有高尚品德的人而奉獻。有了這樣的奉獻精神,才能夠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二是切實踐行奉獻精神。奉獻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內涵。在對待自己和別人的關系上,先人后己;在對待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上,先集體后個人;在對待個人和社會關系上,重貢獻輕享受、多奉獻少索取;在精神和物質關系上,種精神追求輕物質追求,具體到大學時村官實際上,要以奉獻農村為榮、以奉獻基層為樂、以奉獻新農村建設為崇高的人生價值。
勇擔重任,艱苦奮斗,引領發(fā)展。胡錦濤同志曾提出“沒有艱苦奮斗精神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沒有艱苦奮斗精神的國家難以發(fā)展進步,沒有艱苦奮斗精神的青年難以擔當重任。青年要干成一番事業(yè),就必須不畏艱難、矢志奮斗。”這指明了當代中國青年包括大學生村官健康成長的根本途徑。”這也要求每一個村官,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當好領路人。大學生村官睡覺哦村官,又不同于一般的村官。作為一名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村官,雖然一開始只擔任助理等職務,但應當充分充分利用自身知識、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優(yōu)勢,努力促進村里的經濟發(fā)展,帶領村民增收致富。能夠做到這一點,群眾就會信服你,組織也會對你高看一眼。二是當好貼心人。大學生村官要在村里立足,一定要取得群眾發(fā)自內心的擁護。這就要求我們時刻把群眾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認認真真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幫助想致富、能致富的人致富,幫助生活困難的人渡難關,成為他們真正的貼心人。三是當好帶班人。國家領導曾指出,選派大學生到村任職,就是要培養(yǎng)有知識、有文化的新農村建設帶頭人。要從思想上帶動。大家要比老百姓看得更遠,想的更深,就要引導他們樹立信心,看到優(yōu)勢,煥發(fā)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要從團結上促進。我們在村里,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還得靠他們去發(fā)動群眾,開展工作,必須把村班子團結好。要從制度上規(guī)范。大學生村官帶班子,重要的一條就是要依法辦事,維護政策法律的嚴肅性,就是帶班子的前提,也是大學生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