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首批大學生村官將分赴各個村鎮任職,這與此前我市兩次直接招聘大學生村官不同,此次在本地高校大三年級學生中擇優錄取,并進行一年“訂單式培養”。(12月3日《珠海特區報》)
在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當中,村官也要擇優錄取,這是一條好思路。珠海采取“創建幸福村居”模式招村官,如果大學生隊伍能跟上創建幸福村居的思路,并在此背景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這對整個鄉村干部系統包括大學生隊伍都是一件大好事。
大學生村官作為農村的新鮮血液,他們為農村發展的作用是無可估量。但大學生村官也面臨尷尬的問題,大學生是否適應農村生活,有的大學生從小在城里生活看到農村的生活與之反差巨大是否會退縮。同樣還會有出路狹窄、前途不明等種種問題,這種現象會日益突出。為減少這種問題的出現與給大學生打好預防針是必要的。
同時這些具備高素質的大學生村官來到鄉村干部這支隊伍里,我們應保障好大學生村官的權益,嚴格按政府合同制職員待遇與大學生簽訂合同,為農村服務4年有3年考核優秀的可享受副科級工作津貼。但這樣還不夠,應該對大學生村官制度做一些調整。
筆者認為,消解行政體系內的差別對待是必要的。比如讓那些綜合素質好、創新意識強的大學村官能過在考公務員時加分,讓大學生看到自己的前景并不渺茫。同時,大學生村官的門檻相應有所提高,所以當村官也要考試,保證大學生村官隊伍的高素質。
對于大學生村官的選拔和培養,利用“訂單式”亦可。想得深遠一些,農村建設關鍵是看項目帶頭人,這些帶頭人必須創新意識強。不妨以大學生村官為項目帶頭人,讓大學生在新農村建設的項目中源源不斷地補充新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