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煙臺市福山區福新街道壚上村大學生村官張廣秀復信,引發了熱議。習近平總書記在百忙之中,對病愈重返工作崗位的張廣秀表示慰問,對全國大學生村官提出殷切期望,彰顯了黨中央對大學生村官的關愛關切之情。
大學生村官是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也是黨政機關培養和儲備來自工農一線后備人才的重要來源。幾年來,已有數十萬大學生走進農村,熱情服務,努力實現人生價值。而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出席大學生村官座談會,勉勵大學生村官扎根基層、奉獻青春。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大學生村官提出的“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動”十二字箴言,成為大學生村官干事創業的座右銘和行動指南。
張廣秀是山東省大學生村官群體的優秀代表,也是全國大學生村官的一面旗幟。她扎根基層,虛心學習,吃苦耐勞,服務群眾,以實際行動贏得了當地干部群眾的好評。即便被診斷為急性白血病,但她一直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同病魔作斗爭,同時不忘工作,掛念群眾。張廣秀的事跡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習近平總書記還專門作出重要批示,向張廣秀學習,囑托對張廣秀進行精心治療。
在張廣秀病愈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復信給張廣秀寄語“讓青春無悔”,既是對張廣秀的關心關愛,更是對大學生村官的殷切期盼。總書記給張廣秀復信,溫暖了每一個大學生村官的心窩。不可否認,自2008年實施大學生村官計劃以來,通過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改善了農村領導班子結構,培養了農村后備干部隊伍,加強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但是,有一些村官在走上崗位后遭遇了“本領恐慌”, 一度在“我們到農村去干什么”、“我們到農村怎么干”、“我們到農村能干好嗎”迷茫徘徊,更有甚者,直接選擇“逃離”,而絕大多數像張廣秀一樣選擇了“堅守”。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一定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決心和韌勁,克服浮躁情緒,去掉“鍍金”思想,不留退路,扎根農村,奉獻青春,書寫屬于自己的華美篇章。
時下,網絡上報道基層干部待遇低、任務重、壓力大的消息不絕于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扎根基層的大學生村官思想。總書記給張廣秀的復信猶如一顆“定心丸”,讓大學生村官沉下心來、扎根基層、揮灑汗水;總書記給張廣秀的復信就是一封“勵志書”,讓大學生村官心無旁騖、虛心學習、彰顯價值;總書記給張廣秀復信更是一紙“動員令”,讓大學生村官策馬揚鞭、服務基層、創造業績。